第7部分(2 / 4)

“教育”意味著什麼呢?我認為,首先意味著讓他成為一個現在就感到快樂的人。需要解釋一下:這個“快樂”顯然主要不是指吃得好穿得好,甚至也不僅僅是成才以後將來謀得一份好職業以便過上好日子,而是孩子在受教育的過程中,不僅充分體驗到求知的快樂,思考的快樂,創造的快樂,成功的快樂,而且還充分體驗到來自純真友誼的快樂,來自溫暖集體的快樂,來自野外嬉戲的快樂,來自少年天性被縱情釋放、青春的激情被隨意揮灑的快樂……

我也是這樣看待我女兒的成長的。我一直堅守這樣的信念,無論應試競爭如何嚴酷,我一定要讓女兒在學習過程中感到快樂,而且我的確是這樣做的,一直到女兒高中畢業。

關鍵是家長要有良好的心態。面對越來越濃烈的應試硝煙,許多家長沉不住氣。特別是看到親戚、鄰居或同事的孩子學習成績比自己的孩子好,或者上名牌大學,心裡就很不平衡,於是反過來給自己的孩子加碼,在學習成績上逼孩子。於是,孩子和家長越來越對立,而且孩子也更加厭學。

一切都源於“攀比”,不光與鄰居或同事的孩子比,還與書上的神童孩子比,越比越覺得自己的孩子不如別人的孩子,這樣一來,家長喪氣,孩子也灰心。

為什麼不換一種比法呢?這就是發現自己孩子所獨一無二的優勢,覺得自己的孩子比別人強。我始終認為,每一個家長都要欣賞自己的孩子,這是培養優秀孩子的前提。蘇聯傑出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這樣告誡教育者:“要在每一個人(毫無例外地是每一個人)的身上發現他那獨一無二的創造性勞動的源泉,幫助每一個人開啟眼看到自己,使他看見、理解和感覺到自己身上的人類自豪感的火花,從而成為一個精神上堅強的人,成為維護自己尊嚴的不可戰勝的戰士。……人的充分的表現,這既是社會的幸福,也是個人的幸福。”任何一個家長也應該成為這樣的發現者(“發現他那獨一無二的創造性勞動的源泉”)和幫助者(“幫助每一個人開啟眼看到自己”),讓自己的孩子“成為維護自己尊嚴的不可戰勝的戰士”。

說到“攀比”,我不得不提到有些家長對“哈佛女孩”劉亦婷的崇拜。十年前,一本《哈佛女孩劉亦婷》引起了許多家長的關注。應該說,無論從哪個角度看,劉亦婷都是一個非常優秀的學生,她的家長在家庭教育上無疑是成功的,許多經驗也值得其他家長借鑑。但問題是,許多家長以天賦很高的劉亦婷來打量比照自己的孩子便感到了失望,進而希望自己的孩子也成為“劉亦婷”。當時,我班上一些學生家長就是這樣想這樣做的。為此,我專門寫過一篇短文《假如我是劉亦婷的老師》評論這種現象——

假如我是劉亦婷的老師,我在為她而欣慰的同時,又會為班上更多的學生而憂慮。因為在媒體如此可勁兒的炒作中,那些只能在國內讀大學甚至連大學也考不上的學生,面對劉亦婷這個“身邊的榜樣”,自卑感定會油然而生,我怎麼去撫慰這些同樣需要鼓勵的年輕的心靈?素質教育的要義之一,便是讓每一個學生都成為“最好的自己”。我們這個世界既需要參天的大樹,也需要無邊的小草。我曾多次告訴我的每一個學生:“你也許不是最美麗的,但你可以最可愛;你也許不是最聰明,但你可以最勤奮;你也許不會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實;你也許不會最順利,但你可以最樂觀……在未來的人生路上,你也許不能成名成家,不能名垂青史,但你可以成為同行業中千千萬萬普通勞動者裡最好的那一個!”但是,面對媒體中如此灼熱耀眼的劉亦婷,我擔心許多普通的學生會感到炫目因而失去了自我。

假如我是劉亦婷的老師,我會為一些學生家長的家庭教育認識誤區感到憂慮。因為從某種意義上講,“素質教育”恰恰是個性教育。這裡的“個性”也包括針對不同的孩子所採取的獨特教育方法。劉亦婷能取得如此優異的成績當然離不開其有效的家庭教育,但還離不開家庭教育以外的一些因素。其中,尤其不應被忽視的是她本人的出眾的天資——作為唯物主義的科學教育觀,這一點是不應該被忽視的。應該說,相當多的中小學生並不具備劉亦婷那樣的天資,但我們相當多的家長卻把培養天才的教育方法當成普遍適用的家庭教育良方。我相信,因為有了劉亦婷,在最近一段時間許多中學生、小學生乃至幼兒園小朋友的飯桌上,爸爸媽媽又多了許多嘮叨:“比比人家劉亦婷,再瞧瞧你……”我們的教育就這樣在造就出個別“天才”的同時又培養出了許多自暴自棄的“笨蛋”。其實,每一個人都是一個獨特的宇宙,從這個意義說,人與人是不可比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