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弘揚一下。或者準確地說,應該改革一下。其實,此時中國已經有佛教了。早在東漢時期,洛陽就建了白馬寺,中國第一個寺廟。少室山也有佛寺了。
梁武帝也給了佛教以崇高的地位。他在他統治的地方大興土木修建廟宇,他本人也篤信佛教。但是,當時的老百姓們可遭殃了。修廟要花很多錢啊!錢從哪裡來,當然從來百姓身上搜刮。還要出動大批廉價民工去搞工程,地裡的莊稼當然也很歉收。
達摩千里迢迢來到了中國。梁武帝對達摩畢恭畢敬,奉為座上賓。畢竟人家是遠道而來的客人,還是佛祖嫡傳呢。達摩也想,要是透過這個皇帝的權利來弘揚佛法,那可就省事多了。
寒暄過後,梁武帝開口了:“達摩,問你個事,你說,我修了這麼多廟,給這麼多和尚好處,你說說看,我的功德怎麼樣?”
想必此時梁武帝一定在期待著達摩的肯定,臉上綻放出了笑容。只待聽得達摩說:“善”。
但是達摩沒有。他甚至連委婉一下都不會。他用四個字作答,讓梁武帝臉上青一塊此紫一塊。
達摩說:“沒有功德”。
我kao,老子修廟供你們和尚住,讓你們和尚公款吃喝,到頭來就這評價。
漸漸的,梁武帝對達摩冷淡了。達摩也對梁武帝也失去了信心。
看來,梁武帝不是the one。
不行,我一定要找到the one。
去什麼地方呢?反正不能呆在梁武帝這裡啦。收拾收拾,走吧。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3)第三章 少室山
達摩一路北上。前面遇到一條大江,擋住了去路。
一般遇到這種情況,有集中解決方案。
方案一:脫了衣服,游過去。
方案二:找個船家,擺渡過去。
方案三:如果不會游泳,又沒有帶夠銀兩,那就找個木板或者什麼的,飄過去。
但上面的方法都只針對一般人而言。達摩不是一般人。
達摩有辦法。他找到一片葦葉,扔到江裡,然後他跳上葦葉,就這樣,渡江了。史稱“一葦渡江”。
達摩到了少室山。前面說到,少室山中已經有了寺院,就是現在的少林寺。少林寺的得名是因為其位於“少室山中的樹林裡”。所以叫“少林寺”。
少林寺的僧人們熱情地接待了他。可能達摩因為梁武的事情有了心理陰影,他認為少林寺這些人也不能得到他的真傳。
他來到了一個洞壁中,後來稱作“達摩洞”,是現在少林寺旅遊重點旅遊景點之一。當然,當時這個洞一點名氣都沒有。他呆在洞裡,不走了。
他要幹嘛?這個人是不是有神經病?寺院裡的大小僧人們百思不得其解。
達摩要做的事情是“面壁”。什麼叫“面壁”?就是對著牆壁,而且要跪下來。幹嘛?思考。
古代羅馬人思考的姿勢是脫光衣服,坐在一塊石頭上,低著頭,右手撐著。
達摩開創了一種新的思考姿勢,那就是跪著面向牆壁。她很堅定,這一面壁,就是九年。九年那,抗戰都勝利了。
他要等那個人的到來。他相信,中國這個泱泱大國,必定會有這麼一個人出現。
這個人還終於出現了。本來這個人的生平要到下一篇寫的,但忍不住還是透露一下。這個人,姓姬,跟軒轅黃帝一個姓。當然,跟俺也是同一個姓。
。。
(4)第四章 求道
說起達摩,可能並不是那麼陌生。常常見到武俠片中有這樣的情景:一個和尚自豪地說:“少林武功,源自達摩老祖”,就說的是這個達摩。看過《月光寶盒》的都對裡面的那串葡萄印象深刻,那裡面的達摩被稱作“菩提老祖”。達摩,又叫菩提達摩,菩提是一種很高的覺悟。他又是禪宗在中國的開山鼻祖,也叫“初祖”或“老祖”。
現在,他正等待著那個人的到來。這個人叫姬光。
在歷史上,凡是有點名頭的人,出生的時候也會跟別人不一樣。黃帝出生的時候,天上雷聲隆隆作響,天上出現了五彩虹。朱元璋出生的時候,滿屋子大放異彩,鄰居家還以為著火了,都提著水過來幫忙消防。
姬光的出生,也是有光出現的,不然為什麼叫“光”呢。當時的情況也差不多,滿屋子都是光,空氣中充滿了馨香。
姬光非常好學,飽讀詩書,把當時所有能讀的書都讀遍了。儒釋道三家通吃,天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