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 起源
話說公元前500多年前,在現在尼泊爾這個地方,有一個國家叫做“淨飯國”,有一個王子姓喬達摩,叫悉達多。本來他可以過著幸福的生活,即使不是後宮佳麗三千,也有老婆孩子熱炕頭。可是這個人太喜歡思考了,而且思考的是人世間最深奧的問題:為什麼那麼多人痛苦?到底什麼是幸福?
帶著這樣的問題,他出發了。歷經千辛萬苦,嚐盡酸甜苦辣,終於在一棵菩提樹下經過七七四十九天思考之後大徹大悟,於是乎,佛教誕生了。這個人被人稱為佛祖,又叫世尊,釋迦牟尼,如來…………
他的弟子眾多,將佛法弘揚於天下。他上課的方法與現在學校裡上課的方法大相徑庭。常常見到這樣的景象,在一個空曠的場地上,佛祖與很多弟子坐在一起,弟子問一句,佛祖答一句,而不是佛祖站在講臺上講50分鐘,之後期末再考試,考試不過還有補考。
佛祖講了很多。佛祖自己不立文字,所有的學說理論,都由弟子記錄。在很多佛教典籍上往往看到一句話:如是我聞…………。這四個字的意思就是“下面是我真實聽到的”。
但有一點他從沒有對弟子們講過,也許他覺得這一點太重要了,不能輕易講出來,或者太深奧了,一般弟子難以理解,怕引起誤解。而且,佛祖敏銳的感覺到,現在為止,還沒有一個弟子能夠真正領會它的意思。
有一個弟子與其他不同,這個弟子的名字叫迦葉。佛祖平日裡注意到,這個人,不是一般人。但是,還是有必要試探一下。
機會來了。一日上課時,有個弟子拿著一朵金色的婆羅花,讓佛祖講法。佛祖拿著這朵花,笑而不答,面色安詳,一句話也不說,環顧四周他的得意弟子們。這些弟子們都非常納悶,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不知今天佛祖咋了。平日裡只見他對這種弟子們諄諄教導:你要有慈悲之心,你要憐憫世人,你要普渡眾生,你不要殺生,救人一命勝造七級佛徒沙人一命勝拆八級寶塔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可是,佛祖今天什麼也沒有說,連“同學們好”也沒有說。
眾弟子很驚愕,你看著我,我看著你。
只有一個弟子例外,那就是前面提到的迦葉。
如果這時候迦葉站起來說:“老師,我知道你的意思了,你是說………………”
也許,迦葉答得很對,換了大學老師,可能就給他個優秀了。
可是這時的老師是佛祖。這個答案顯然不能讓佛祖滿意。
當時的情況是這樣的:迦葉什麼也沒有說,而是微笑,神情和佛祖一樣怡然自得。
佛祖很得意,這時候他開口說話了:“這麼多弟子,只有迦葉一個人理解我啊!我這裡還有一點佛法,以前從來沒有對你們講過。現在是時候了,我要將這點佛法傳給迦葉,因為他悟性最高”
看過武俠片的人都知道,這個時候,師傅都要把自己的絕學傳給弟子了,當然是最得意的弟子。
這個故事,就是“佛祖拈花,迦葉微笑”。佛祖傳給迦葉的,經過後代人的努力弘揚,尤其是在中國,進行了發揚光大。在中國,就是“禪宗”,簡稱“禪”。
佛祖和迦葉很默契。他倆到底在搞什麼東東呢?等不及看後續文章的心急的讀者,可以baidu一下,那裡也有答案。
(2)第二章 達摩
佛祖說:“我要把這個佛法傳給迦葉了”。這句話裡有個“要”,就是“將要”,英語裡是will,going to do,一般將來時。但是,本質上是現在完成時,佛祖已經把佛法傳給迦葉了。迦葉的微笑,正是表示領會了佛祖要表達的意思。
這個故事的真實性很值得懷疑,最早出自禪宗經典《五燈會元》,而這本書又是唐朝才有的。很有可能是後來禪宗的弟子提高自己這一宗的地位,故意編造的。姑且懷疑,只是在博文上做一個假設。
少林七十二絕技之一“拈花指”,就是出自這個典故。連成此功,要有深厚內功根基,而且必須包含純粹的佛法,當初被鳩摩志拿小無相功來忽悠,但終究還是把自己練得受了內傷。
…………
時間愉快的過去了。佛祖是第一世,迦葉是第二世…………達摩是第二十八世。
達摩時代,在中國正是亂七八糟民不聊生江河破碎百姓有倒懸之急社稷有累卵之危的南北朝時期。這時候,南朝皇帝的是蕭衍,廟號梁武帝。
一天,達摩遙望著東方。他覺得應該把佛法向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