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2 / 4)

小說:執行重在到位 作者:低訴

旭君執行到位的做法,給我們以什麼啟示呢?

(一)徹底對工作的結果負責。

如果照一般人的做法,既然主席交代過“吃過安眠藥以後講的話不算數”,那麼就應當嚴格遵守,即使主席這時作出決定也不能完全當真,甚至為了保險起見,可以等到第二天早上主席睡醒後問清楚再執行也不遲。

但是,吳旭君沒有這樣做,而是以最好的方式,將這一任務執行到位了。因為她明白:毛主席的一句話,牽涉到大的方針、政策,絕對不能僅僅有過去一些規定,喪失了對目前任務的執行效果。所以,她才會想盡一切辦法,將這一任務執行到最圓滿的程度。

(二)全面正確理解領導的意圖。

這是執行到位的一個基本但十分重要的要求。許多人執行不到位,就是由於將領導的意圖理解錯了。

領導意圖有時是明顯的,有時全面理解領導的意圖卻有難度。但是,再有難度也要摸清,否則,就失去了執行任務的基礎。

在這個故事中,要正確理解和執行毛主席的真正意圖,是有一定難度的。因為毛主席當時做的決定否定了白天的決定,而且以前也說過吃過安眠藥後的決定不算數。面對這樣一個難題,吳旭君沒有迴避,而是對主席的意圖進行反覆核實,最終保證了準確無誤。

(三)不是機械執行,而是發揮主觀能動性積極執行。

機械地執行就是死按某個規定辦,發揮主觀能動性去執行,就是在負責任的情況下,充分運用自己的智慧,透過自己的分析、判斷和驗證,主動找出正確的辦法,最終使問題得到了解決。

吳旭君的做法,就是沒有死守“毛主席吃安眠藥後做的決定不算數”的規定,充分運用智慧,真正做到了執行到位。

(四)懂得及時執行的重要性,絕不錯過機會。

很多執行者遇到難以理解領導意圖的情況,往往採取“拖一拖,看一看”的方式,但機會往往是稍縱即逝的。等到你“拖一拖,看一看”,摸清了意圖,機會卻丟掉了。那時,摸清了意圖又有什麼價值呢?

正因為吳旭君執行任務不拖、不等,所以才沒有因為自己的耽誤而錯失機會。

一個最優秀的執行者,必然也是及時保證執行到位的人!

一個崇尚“做好了,才叫做了”的執行者,必然是最優秀的執行者!

不是“做事”,而是“做成事”

保證完成任務的另一個關鍵,就是必須從“做事”到“做成事”。

做事並不難,人人都在做,天天都在做,難的是將事做成。

做事只是基礎,而只有將事做成,執行才算完成、到位。

“做事”和“做成事”的區別究竟在哪裡?

我們先來看一個臺灣著名作家劉墉教育女兒的故事。

有一天,劉墉和女兒一起澆花。女兒很快就澆完了,準備出去玩。劉墉叫住了她,說:

“你看看爸爸澆的花和你澆的花有什麼不一樣?”

女兒看了看,覺得沒有什麼不一樣。

保證完成任務(3)

於是劉墉將女兒澆的花和自己澆的花都連根拔了起來,女兒一看,臉就紅了,原來爸爸澆的花水都浸透到了根上,而自己澆的水僅僅只將表面的土淋溼了。

劉墉語重心長地教育女兒,做事不能做表面功夫,一定要做徹底,做到“根”上。

執行其實也和澆花一樣,如果只是簡單地做事,不用心,不細緻,不看結果,只是敷衍了事,那就等於在浪費時間,做了跟沒做一樣。

只做事,而不是做成事,這樣的現象並不少見。很多人看起來一天到晚很忙,似乎有做不完的事,但卻忙而無效:事情都沒有結果。

如果一個企業生產出來的產品,銷售人員每天忙著推銷,卻不看物件、不問方法,看起來是在“做事”,但結果可能是一件產品都銷售不出去。

如果懂得“做事”只是基礎,“做成事”才是目的,就會想辦法,既看過程又看結果——不僅推銷了,而且全都推銷出去了。

只做事而不是做成事,對任何單位和企業的發展來說都是致命的,還會培養出一支渙散、沒有思考能力和動手能力的團隊。

要想從“做事”到“做成事”,首先要做到的是:任務一旦明確,就必須做成,不允許用任何藉口和理由來拖延;另外,要善於變通,用智慧保證執行的完成。

按時、按質、按量

任務完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