涯。畢業8年了,在外資企業也工作了8年了,職位和薪水的確是不斷地往上漲,但是這次的事情,讓我真的要好好地想想自己的未來了。這8年來,不管在歐詩雅還是在J&R工作,我總是覺得少點什麼,或許是少點安全感吧。職位給了我很多東西,物質上的和精神上的,但是你看,一沒有這些職位,我又好像什麼都不是了……〃
李白的話,讓我也陷入了思考之中。一年前離開以前公司全國銷售總監的職位的時候,我也曾經有與他相同的感觸。我想過一種有未來的生活,一種自己能看得到自己未來的生活。但是那種生活又是何其的難!
在這間咖啡館裡,就在上週,我和幾個老同事聚了聚。這些老同事在外資企業的工作時間也差不多都有10年了,或高或低,都做到了一定的位置,儘管他們的處境和李白現在不同,但是所想的問題卻驚人的類似。都是30多歲的人了,在外企卻始終沒有那種〃幹事業〃的感覺,做著公司的工作,拿著公司的薪水,惟獨欠缺的是一份幹事業的感覺。〃沒有了職位,我們就什麼都不事了。〃這句話,他們也對我說過,和今天李白所說的又是何等的相似。
我的那些老同事是一幫下定決心〃逃離外企〃的人,他們集體跳槽去了一家國內的公司。用他們的話來講,是希望能〃做點事情〃。
但是他們在外資企業難道不做事情嗎?我並不這麼認為,那又是什麼促使李白,還有我的那些老同事們一個個的離開外企,或創業,或去國內公司,或去讀書深造呢?
我也曾經是外資企業中的一員,也曾經為自己能在這些世界500強企業中工作感到驕傲和光榮。但那都已經過去了,為了自己的未來,為了自己後面幾十年的職業生涯和生活,我們都在陸陸續續地離開了這些曾經讓我們可以用〃偉大〃來形容的企業。
我也點了一根香菸,看著李白。就在這一剎那,我產生了寫《逃離外企》這本書的念頭。我想把李白這幾年的職業道路問個清楚,我想看看李白最終會如何選擇他未來的職業道路和人生。我想來寫寫我們這一代職業人對職業生涯的思索,我想來寫寫那些形形色色的外資企業,還有外資企業內部的形形色色。
這些形形色色組成了一個個在光環籠罩下的世界500強企業的中國公司。但是我要褪去這些耀眼的光環,我要來寫寫它們裡面的人,這些在偉大與卑微之間徘徊,在制度嚴明、高效與官僚腐敗之間遊離,在龐大的公司帝國與現實的職業道路之間不斷地做出選擇的人,一群外資企業的人。
這些人,還有他們走過的職業道路,以及他們正在思考或者已經做出選擇的未來。
→虹→橋→書→吧→BOOK。
第4節:未來的路(1)
未來的路
在我做版主的論壇裡,曾經有過一個帖子,題目叫《經理人,40歲的時候你在幹什麼》,寫的是對職業生涯的思考。這個帖子的點選率出奇的高,很多網友對此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和意見。設計中的〃出路〃有不少:掙夠錢退休、做諮詢顧問、獵頭、做代理商、當作家、回學校讀書,等等。網友的討論很熱烈,這也反映出了這一代職業經理人對未可知前途的不安與思考。當燃燒的青春都已經獻給自己所熱愛或者並不怎麼熱愛的職業之後,等到不惑之年,我們又將如何選擇腳下的路?
當代的中國職業經理人基本上出身於20世紀60年代後期和70年代,這和中國改革開放的時間有關。在20世紀的90年代,隨著市場經濟體系的逐步確立,中國市場逐漸由賣方市場進入了買方市場,靠國家分配工作的時代也逐漸過去,更多的人開始自己選擇職業。在市場化程度最高的消費品行業,可口可樂在1984年開始在中國設立裝瓶廠,寶潔在1988年進入中國。跨國巨頭的進入,不僅帶來了資本、先進的生產技術,也為中國培訓出了第一批職業化的經理人才,這些人才經過10年甚至更長時間的歷練,已經逐漸成為各個行業領域的中堅。但是,不確定性依舊存在,雖然到目前為止各種管理人才大多都是緊缺的,但是這種資訊往往是不對稱的,一方面,不少企業急於長大,急於尋找優秀的經理人才,另一方面,卻有不少優秀的經理人才正埋沒在某個平凡的職位中,甚至是失業。
帶給我們每位經理人尊嚴的是我們的職業和職位,失去這些,事實上我們也就什麼都不是了。我見過太多30多歲的經理人,昨天還是某某企業的經理,一場公司的政治鬥爭或者一次企業間的收購行為,轉眼間變成了失業者。我相信有這樣經歷的經理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