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表面上,仍給馮保寫了個宣諭帖子,也就是悔過書。不過這悔過書裡,言辭卻略帶譏諷,埋怨馮保不應越級告狀。
第二天,萬曆還遷怒於張居正,他問:“昨天朕有親筆帖子,你看了麼?孫海、客用亂國壞法,發去南京種菜了。先生等既為輔臣,就該諫朕,教朕為堯舜之君,先生也為堯舜之臣。”
這是在埋怨張居正事先沒提醒他,不要鬧得太過。
伺候這樣的混蛋君主,也真是不易。這哪裡能成堯舜,不成紂桀老百姓就要燒高香了。張居正耐著性子看完萬曆的御筆悔過書,寫了一道《請汰近習疏》,解釋了他之所以事先沒管的緣由。
張居正說:此前他曾經問過負責宮中與內閣聯絡的文書官,是否有皇上夜遊事,文書官答:“並無此事。”因此以為是謠言,也就沒有深究。而後,他筆鋒一轉,說到了實際問題。
他說,現在聖母及時教誨,是好事。希望皇上把司禮監孫德秀、溫泰、兵杖局掌印太監周海等,也一併開掉,他們的罪也不在孫海等之下。
張居正在奏疏裡開的這個名單,自然是馮保授意的,否則外廷的人哪裡知道宮中的貓膩。
萬曆心裡苦啊:孃的,真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他不敢堅持,只好將所有馮保看不慣的,通通打發走了事。
事後,太后又令張居正替萬曆寫“罪己詔”,向內閣認錯。張居正代寫的罪己詔用詞太過貶抑。《明史》載,萬曆那年已經十八歲,看過擬好的詔書後,“內慚,然迫於太后,不得不下詔”。
無論當時,還是現在,史家們都認為,張居正寫的這兩篇東西,對他和萬曆之間的關係影響甚大。
《明史》與其他史書上都說,就因為此事,萬曆心裡頗懷恨馮保與張居正。
此說應該不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