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就在此時顯示了它的力量。
科道官員首先表示了不平,紛紛打算上疏指出其漏洞,但顧忌張居正的權勢,一時還不敢冒然。刑科給事中聚在辦公室裡議論,群情激昂:“此事關我刑科,其無一言,遂使國家有此一事,吾輩何以見人!”於是當即草擬一疏,建議皇上將此案從東廠提出,移交法司(刑部、都察院、大理寺)會審,以求公正。為取得張居正的諒解,他們專程到朝房去面見張居正,陳述理由。
張居正不為所動,告訴他們:此時已成定案,無法更改,你們也不要上疏了。科道官員哪裡能服,連續五天到張府求見,張居正躲得蹤影全無。從朝至暮,只有一群官員在張家苦等。
御史鍾繼英等得不耐煩,自己獨銜上了一本,暗示此案大有蹊蹺,涉嫌陷害。張居正接到通政司轉來的奏本,大怒,票擬“令回話”。你什麼意思,給我講清楚!
此時,張居正素所倚重的吏部尚書楊博,也持反對意見。他勸告張居正說:“事大,迫之恐起大獄!高公雖粗暴,天日在上,他萬不能做出這種事來。若一意追究,必惹事端,且大臣人人自危,似乎不可!”
都察院留任的左都御史葛守禮,對老長官高拱心有念念,索性將東廠辦案的內情透露了出去。訊息不脛而走,百官更是激憤。
太僕(馬政官員)李幼滋是張居正的老鄉(湖廣應城人),見輿論太過強烈,就抱病前往張府,問張居正:“張公為什麼要幹這種事?”
張居正說:“怎的說是我乾的?”
李幼滋說:“大內拿下了嫌疑分子,張公就下令追究主使之人。現在東廠說主使人即是高老。高老如有不測,萬代惡名都要歸到您得身上,您怎麼能解脫!”
在道義上,張居正已毫無退路,只有堅不承認:“我正為此時煩惱,幾欲愁死,你怎麼還說是我主謀?”
輿論反彈竟如此強烈,這是張居正事先所不曾料到的,不禁大為沮喪。據說,此間他曾一度去午門關聖廟抽籤,以維持心理平衡。
那幾日,張居正終日躊躇,繞室徘徊。這件事情,究竟做還是不做?令他著實難下決斷!
張居正把事情做到這一步,草民我認為,此乃他一生之中的唯一敗筆.此事逆人心而動,且漏洞百出,羅織構陷的企圖太過明顯。而權謀之事,無論如何也不能做到〃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既然路人都知道了,還要堅持不動搖,豈非花崗岩式的思維?
在當時就有人評論說,以張居正的絕頂聰明,何以把自己降到馮保一流的水平?小人只是圖一時之快,而張居正是要做大事的,如此蠻幹,所擔道義風險之大,實難以預料。
張居正決定還是要把事情幹下去。東廠已經發出拘票,把前司禮監大太監陳洪拘捕到案。一張漫天大網開始撒開。
高拱的項上頭顱,至此已岌岌可危!
據<;國榷>;一書的描述,事情到此突然發生了戲劇性的轉折,箇中因由,是朝廷重臣葛守禮與楊博起了作用。
葛守禮不忍坐視高拱被陷害,便在危急時刻拉了楊博去見張居正。雙方有如下的一番口舌:
張居正說:〃兩位還是不必多說了,東廠已經辦結,就待同謀人逮到,就可以上奏請示處置了。〃
葛守禮守禮猛然站起,向張居正一拜:〃我葛某豈是贊同亂黨逆賊的人?但我以全家百口人的性命,擔保高拱無罪!〃
張居正沉默以對。
葛守禮又說:〃早先夏言,嚴嵩,徐階,高拱諸公,遞相傾軋,身敗名裂,這是張公您的前車之鑑。〃
張居正憤然道:〃兩位是說我想陷害高公麼?〃
當下便拿出一份東廠的檔案給二人看,意為此案系東廠一手包辦,於己無關。卻不料在這份審結檔案上,張居正曾親手加了四個字〃歷歷有據〃,一激動之下,他竟然把這個茬兒給忘了。
葛守禮接過檔案,看到上面有張居正的筆跡,微微一笑,將檔案猛地藏進自己的袖中。
張居正這才醒悟,連忙掩飾道:〃那上面有的地方與法理不合,我給改了幾個字。〃
葛守禮隨即好言勸道:〃機密案情,不報給皇上,先交給內閣,有這道理嗎?我們二人不是說張公您想陷害高老,而是高老的事情,現在只有您才有回天之力了。〃
張居正見短處已握在別人手裡,意識到如果繼續幹下去,確實可能後果難料。便猶豫道:〃但後事如何了結?〃
楊博即說:〃有何難結?只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