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多賊嵩之心腹”!我的皇上呀,你又怎麼能做出正確決策?
老先生最後更是急呼:我皇英明,你怎麼就不能割愛一個賊臣,難道就忍心百萬蒼生就這麼生靈塗炭?
您老人家要是不信我說的,可以去問二王(裕王、景王),讓他們倆給您掰扯掰扯;要不你也可以去問問各位閣臣,讓他們別怕嚴嵩儘管講真話。
皇上啊,皇上,您就把嚴嵩用重典,以正國法了吧,不然讓他退休回家也可以,那麼,我們的國家總還能像個樣子!這“內賊”一除,朝廷可就清了,大明的天下,才算見著亮了呀!
老先生的泣血上疏,一片忠心。哪裡知道,朝上奏摺,暮入詔獄——把他又給逮起來了。
原來嘉靖皇帝看了後,不為所動,只惱恨這個上回沒給夾死的老頑固又犯毛病了。皇上立即急召嚴嵩入內,把摺子交給他看。
嚴嵩強作鎮靜,擦著一腦門的汗,讀了一遍——看出問題來了。
嘉靖看了奏摺上罵嚴嵩的話,倒還沒怎麼生氣,罵嚴嵩的摺子年年都有,多半證據確鑿,估計嘉靖的耳朵都聽出繭子來了。皇上震怒的是,楊繼盛的奏疏裡提到了“召問二王”,這在專制王朝是犯大忌的事。
自從西漢的“吳楚之亂”和西晉的“八王之亂”之後,歷代藩王的地位就有點尷尬。因為他們既是皇族同胞,血濃於水;又是潛在的篡逆者。要造反,他們出面最有優勢,因為大家血管裡都流著先皇的血。有時老皇帝駕崩,無嗣或未立太子,大臣和皇太后也是選一個藩王入繼大統,成為新皇帝。
明朝對付親王的辦法是硬性的制度,小王子一成年,就把他們通通攆到封地去(之國),不能留在京城。華屋美食,供養的好好的,為非作歹也不管,但就是不得參與地方軍政。朝中官員要是“交通藩王”(與親王交朋友、通訊息),那是大逆不道。
嚴嵩人老,眼睛可尖,一眼看出楊繼盛奏疏的軟肋所在。看後他退下,考慮周全後,立馬給皇帝上了一道密疏,說:“老楊這是膽敢交通二王,誣陷老臣我,皇上您做主吧!”
這對君臣,也真是夠默契的——混蛋們往往有一致的奇怪邏輯。老嚴的話,當然更加激怒皇上。他下旨把老楊逮了後,命法官往死裡拷問:“為什麼要把二王拉進來?”楊繼盛抗聲答道:“除了二王,滿朝還有誰不怕嚴嵩?”一針見血,把法官堵得沒話說。照此彙報上去後,下旨杖一百。
“杖一百”,就是打一百下*股。
明代的王八蛋規矩——腦袋出問題,要*股來負責。
一百下,那是定會皮開肉綻不可。有朋友擔心老楊熬不住,給他送進去了蚺蛇膽(喝了止痛),楊繼盛斷然謝絕,昂然道:“椒山(自稱)自有膽,要這玩意幹什麼?”
果然,幾次行刑過後,慘不忍睹,兩股之上,碎肉片片。老楊是個硬漢,半夜甦醒,痛難忍,就打碎一個磁碗,用碎片把腐爛的肉割下,爛肉沒了,筋又垂下來,又用手把筋扯斷。給他掌燈的獄卒,看得心膽俱裂,手抖得差點把燈打翻。
然而,“繼盛意氣自如”。
真是個鐵打的!
楊的案子,後來移到了刑部(最高法院),皇帝讓刑部給定案。刑部侍郎(副部長級)王學益是嚴嵩的兒女親家,受了老賊指使,想以“詐傳親王令旨”罪,判一個絞刑。而郎中(司長)史朝賓卻是正直之人,只認死理,他認為“召問二王”跟“假傳親王指令”根本是兩碼事。
天下還有這樣不識好歹的?結果,嚴嵩立刻讓他滾到高郵當判官去了。殺雞嚇猴,刑部尚書(最高法院院長)何鰲這隻猴可是給嚇得不輕,乖乖按嚴嵩的意思,把老楊判了死刑。
但是嘉靖還不想真的殺老楊,把他一關就是快三年。這過程中,朋友為之奔走的不少,輿論也越來越大。就連嚴的嘍羅、中央大學副校長王材也頂不住輿論的壓力,來為老楊求情。嚴嵩略有猶豫,但另有黨羽卻躥掇說:“老太公啊,你可不要養虎遺患!”
嚴嵩想想,把腳一跺:“好好,我也顧不了那麼多了!”什麼輿論,狗放*!監督個紅杏出牆還差不多,能拿我這首席大學士怎麼樣?
老賊又玩起了陰毒的:姓楊的,你不就是一頭壓不垮的駱駝嗎,我就來給你加一根讓你徹底趴下的稻草。
殺楊,確實還得動動腦筋。因為皇帝還沒有起殺心,但是我有辦法,權臣權臣,就是能讓皇帝按我的意思辦。
正在此時,嚴嵩的“義子”趙文華奉命到東南沿海視察海防。明朝時候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