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負起自治的
責任為止。
國民黨政權在性質上是矛盾的:有時它專橫暴虐;有時它又屈從軟弱。
國民黨政權以集權主義為藉口,它的權力主要來自控制了一支優勢的軍隊。
因此,只要為國民黨軍警力量所能及,不論個人或團體向它的權力挑戰,或
批評它的政策,往往會受到它強有力的壓制。例如,工會在 20 年代中期力量
強大,組織嚴密,高度政治化;1927 年以後,這些工會的領導人就被撤職,
而由這個政權的代理人接替。工會的指導原則已不是階級鬥爭,而是與僱主
和政府合作。獨立工會活動受到禁止,工會變成了這個政權的軟弱順從的工
具。
自五四運動(1919 年)以來,學生運動是全國政治中的一個有力的因素,
如今也受到壓制——雖然不如對待工會有效和持久。①例如,1930 年,國民
④ 美國,國務院檔案 893。00/12824,高斯致約翰遜, 1934 年 9 月 16 日,第 1 頁。
① 易勞逸:《夭折的革命:國民黨統治下的中國,1927—1937 年》,第 221 頁。
② 王成(音):《國民黨:道德墮落的社會學研究》(斯坦福大學,博士學位論文, 1953 年),第 150
頁。
③ 楊格:《中國的建國成就》,第 424 頁。
① 約翰?伊斯雷爾:《中國學生的愛國心,1927—1937 年》。
黨的訓練部取締一切非學術性的學生團體,除非受到黨的嚴格管理。同時,
學生被要求專心讀書,避免參加政治活動。然而,學生依然是這個國家最熱
心的愛國群體之一。在 1931—1932 年和以後在 1935—1936 年,當日本帝國
主義的壓力上升,而南京當局看上去是躲在綏靖政策之後時,學生的愛國熱
情迸發為遊行示威,抵制日貨,甚至毆打政府官員。南京政權對學生的這些
抗議,最終一概以武力回答。它不信任任何非政府發動和控制的政治運動,
而對學生鼓動者中有少數共產黨人的事實又過分敏感,至少有一千,很可能
有好幾千學生被投入監獄。政府的告密者在班上出現,出其不意地搜查學生
宿舍和同學突然失蹤,使學生感到恐怖。這樣,南京政權在控制作為一股政
治力量的學生運動方面,基本上是成功的。然而,為取得這種成功,南京政
權同學生疏遠了,在政治上把學生推向左傾,其中許多人終於變成了共產黨
員。
政治鎮壓是國民黨統治的一個主要手段。早在 1929 年和 1930 年,當時
貪汙腐化、派系傾軋和管理無能再也掩飾不了,南京政權就不再能得到民眾
的支援。《北華捷報》在 1930 年 5 月寫道,“與不到 18 個月前的熱情相比,
今日所有中國人中的絕望感,也許是最糟的一點”。①三年後,頗有聲望的《國
聞週報》評論說,“民眾厭棄國民黨之心理,為不可諱言之事實”。②
南京政權決心鎮壓這股正在興起的不滿浪潮,加劇對批評政府者的控
制。政治上的反對者遭暗殺;愛報導缺點的新聞記者被逮捕;報紙刊物受檢
查。因為政府對領土的控制依然受到限制,批評政府者可以避居到外國人管
理的租界,或者是蔣介石的政敵控制的省份,如張學良的湖北省或陳濟棠的
廣東省,以求相對地安全。所以,南京的 10 年時期,中國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