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大戰期間,美國海軍尋求在日軍後方建立氣象臺。他們與軍統合作,成立中美合作機構,戴笠任主任,美國向戴提供經費和專家,講授新技術,將游擊隊擴大到7萬人。美國武裝部隊則獲得極有價值的材料:華南沿海地圖,被擊落飛行員的安全通道和日軍動向。
戴的名聲褒貶不一,混亂又矛盾。他雖然避免參加公開的文娛活動,但他喜歡開奢侈的酒會,在重慶歌樂山他的司令部附近一個地方,他向客人敬酒,無數次的乾杯。在和客人賭酒時可以一連喝下18杯白蘭地酒。他既兇狠又很溫和。他個人出錢救助受日本人殘害的難民,成立孤兒院收養流浪兒童。對共產黨人和他們的同路人,他用的是集中營。戴笠的朋友和敵人都說他“殺人不眨眼。”
馬歇爾的使命(1)
美國政府特使喬治·卡特利特·馬歇爾飛赴重慶,他身材高大,其貌不揚但飽經風霜,並流露出大人物的氣質。三個月之後,他以輕快的步伐從飛機的舷梯上下來,結束了此次中國之旅,返回華盛頓。
他發現這個擁有4億5千萬飽受戰爭創傷人口的國家正處在內戰的邊緣;他離開後,留下的不是和平,而是停戰和希望。
沒有任何一個人(當然也沒有任何一個外國人)能夠使中國的勝利得以維持下去。中國民眾迫切希望美國的對華政策是支援中國:建立一個強大、獨立、團結和民主的國家,需要外部的幫助——指導、調停和一個值得信賴和強有力的朋友,而不能以犧牲中國的獨立作為代價。三個月來,馬歇爾就是扮演了這種“朋友”的角色。就在返回華盛頓次日的上午,他舉行了一次記者招待會,說明了其使命的完成情況,其中對他自己幾乎隻字未提:
“中國人民正在致力於同全世界展開愉快合作的努力。這種努力幾乎是史無前例的。他們的領導人每天都在解決衝突的方案方面取得進展……衝突的背景十分複雜,其過程也很慘烈,持續了二十多年……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