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2 / 4)

糊塗是一種心態,一種做人的智慧。世上許多事,本沒有搞那麼清楚的必要,得過且過,偶爾糊塗幾下又有什麼大礙呢?

人們一向認為混沌就是世界的本源。在東方,中國有盤古開闢天地之說,有夸父身化萬物之說,說明世界原本是混沌一片,無所謂天與地,亦無所謂有真假;現代科學也論證了,最初的地球上沒有空氣與生命,最原始的生命體在雷電中產生,在海洋中生存發展,爾後才進化成現在這樣的大千世界。

人類社會的發展也是從混沌空間走向明晰和精確:數字邏輯的嚴密、物理化學的縝密實驗和論證、儀器儀表的精確完美。但是就在這精確與嚴密中,人們發現了人生的蒼白與無奈,連人也成了一部精確的機器,凡事斤斤計較,凡事追求因果必然。

一切都清楚明白使事實反而更加蒼白無力,霧裡看花的效果才是最好的。在藝術審美中,所謂的〃神秘〃和〃空靈〃,所謂的〃盡在不言中〃,所謂的〃不著一字,盡得風流〃,正是模糊朦朧產生的巨大效果。

追求精確是沒有止境的,研究物質組成,人們發現了分子;深究分子組成,又發現了原子;分析原子結構,又發現了電子和原子核,今後還會有人繼續研究下去,但世界的無極與太極,使人們猶如聞到香味而去追尋黃油一樣,無休止地追求下去,但每前進一步都將顯得更艱難和代價的昂貴,人們如一架精密儀器在為了尋求準確而工作。

但是,什麼是〃精確〃本身就很模糊,人們認識到〃精確〃的無限,於是轉而研究模糊,這反映了人類認知過程的巨大轉變和飛躍。混沌學、模糊理論產生了。人們高興地發現,精確遠不如模糊更符合事物的本原。而且這門科學亦開始應用於洗衣機、電腦資訊產業等領域,前景廣闊。

由此可見,人類的總體認知過程,包括世界本身恰似一螺旋:從混沌開始,歸於混沌,中間走過了數字和精確。科學正返樸歸真。

天道人事,從終極意義而言,無不歸於混沌,歸於糊塗。

自清朝文壇奇人鄭板橋寫下〃難得糊塗〃這一千古不朽的四字之後,〃難得糊塗〃便成了許多人的人生箴言、座右銘和行動指南。

歷史發展到今天,呈現出紛繁複雜、變幻萬千的萬花筒般的景象,在這樣光怪陸離的大千世界裡,很多人處在事業未競的悲哀、愛情失敗的痛苦、人際關係複雜的苦惱與管理頭緒的混亂之中,世界雖未走到盡頭,但失望、沮喪的情緒卻籠罩了這個紛亂的世界,於是乎,〃難得糊塗〃的書法作品四海氾濫,糊塗的學問五洲尊奉。然而對於糊塗學這一古老的命題闡釋,正可謂〃百家爭鳴〃、各有千秋。

其實,糊塗學並非神秘的高深莫測的學問,可以說,它是人生隨處可見的學問,回望我們祖先所創造的燦爛的傳統文化,他們早已為我們解決了這個困惑,提供了各有側重而又相互貫通的答案。

儒家說:〃〃限我〃是糊塗〃。

道家說:〃〃無我〃是糊塗〃。

佛家說:〃〃忘我〃是糊塗〃。

兵家說:〃〃勝我〃是糊塗〃。

每個人對於糊塗,都有不同的理解,每個人也會悟到不同的真諦。

糊塗是大智若愚、寬懷忍讓;是大勇若怯,以柔克剛;是處事不悖,達觀權變;是外亂內整,內精外純;是有所不為,而後有為;是寵辱不驚,是非心外;是得意淡然,失意泰然;是寬容忍讓,不計前嫌;是不為物喜,不為己悲;是樂天知命,順應自然;是淡泊名利,知足常樂;是與世無爭,寧靜致遠;是居安思危,未雨綢繆;是保靜養神,清心寡慾;是沉默是金,寡言鮮過;是謗我容之,侮我化之……。

難得糊塗,人才會清醒,才會清靜,才會有大氣度,才會有寬容之心。說到這裡,你總會明白了吧?我們說的〃難得糊塗〃就是不糊塗。所以,〃難得糊塗〃也是為人低調生存的一種藝術。

蟲工木橋◇BOOK。◇歡◇迎訪◇問◇

第3節:不要死盯對方的缺點不放

不要死盯對方的缺點不放

難得糊塗是一種為人之道,也是對生活所持的一種人生態度。現實生活中,凡事都去斤斤計較,凡事都要弄個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凡事都要一是一,二是二。長此以往,這樣做人就會感覺很累,就會深陷這煩惱人生中而不能自拔的。與其焦頭爛額、身心疲憊,還不如中用一種難得糊塗的思維方式來坦然面對。

人們都有這樣的毛病,在戀愛的時候總覺得對方的一切都是優點,一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