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季刊(1989年第2期,第69頁)“國民黨政府撤離大陸向臺北廈門密運現金一組資料”(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中央銀行發行局簽呈(1948年12月31日):
海關緝私艦“海星號”運金(5)
謹密呈者:奉面諭應將現存準備金項下之金銀設法裝運廈行保管。等因。自當遵辦。茲已向海關洽妥“海星”巡艦一艘,準於明晚密為辦理裝運手續,計裝黃金一百五十一箱,計重純金五七二,*九.四八七市兩,銀幣一千箱,計四百萬元。並請海軍總部派“美盛”艦隨同護運,職局派副主任劉華倫、魏曾蔭、李友仁及辦事員陳子豪隨輪押運赴廈,除劉副主任華倫及辦事員陳子豪擬即留廈歸廈門吳經理指揮,會同該行主管課辦理庫務外,其餘魏李兩副主任擬飭俟任務完畢,即行返局。再,查該輪須於明日(元旦)夜間開始裝船,翌日(二日)清晨啟碇,所裝金銀在元旦例假日無法做帳,且因本月決算關係,故擬即在本月職局庫存現金準備金項下付轉“寄存準備金帳廈門戶”。以上各節,是否可行,理合籤請鈞核示遵。謹呈
總裁
副總裁
發行局謹籤
十二.卅一.
此處提到“海星號”(按:記錄裡,它由上海去過廈門一或二次)同時運18噸的金子及120噸的銀元,“海星號”的全載重最高為200噸,應該足可裝載據廈門的資料,這批金銀是短暫存在廈門的中央銀行的金庫,由分行經理吳本景負責看守,因是經由民用碼頭,運送時一個銀圓箱子跌破,而訊息洩露,為新聞界知悉。
最近,2006年1月18日《人民日報》(海外版)公佈之《民國時期檔案彙編》也重複以上資料,黃金量都與李立俠回憶相符合。據臺灣《大溪檔案》,稱在1949年2月7日有黃金555000兩運達臺灣,時間與數量應是這572000兩的大部,但少了1700多兩。
這裡李立俠的回憶及俞鴻鈞1948年12月31日給蔣介石的報告(按:從上述《民國檔案》的資料看應是稍後幾天)是屬於第一批裡的第二船次,俞向蔣報告“又運出57萬多市兩”,先後這兩次共達2577000多市兩,也就是80公噸多,如用英制長噸,就是長噸,與李度的報告完全相符:共運出約80噸黃金。這是那第一批由上海運出的黃金,分兩次由海關緝私艦運送,那57萬兩,應該是1個月內就由國民黨軍隊的海空軍運到臺灣,即《大溪檔案》在2月7日運達臺灣入庫。此與蔣介石下野前後用軍艦運往廈門的第二批、由先父經手的90餘萬兩的“軍費黃金”沒有混在一起,秘密軍費金銀經由海軍碼頭,放在鼓浪嶼的中國銀行地下金庫裡,由蔣介石親信部隊看守,完全保密,其中大部支援大陸國民黨軍隊作戰。另外,如上述,那銀子也是由“海星號”同時運。海關緝私艦“海星號”那一個多月裡一共跑了兩次,一趟去基隆,一趟前往廈門。可確定的是,1949年1月下旬以後,“海星號”就退出了歷史舞臺,停泊在黃浦江,它的船員拒絕再為國民黨政府運國庫金銀了。
李度所說的120噸的銀子,就是這1000箱銀圓了(4000塊銀圓或108公斤一箱)。收集民國銀圓的人都知道,每塊“袁大頭”(有袁世凱的頭像)重量在克左右,如一塊銀元少於克,則偽造機會很高。如果超過克一枚,厚度又沒增加,那真的成分就高了。因為銀比銅、鎳、鐵都重(銀比重是,銅、鎳是,鐵是,而純金是),如以這400萬枚銀圓乘以27克,那麼120噸的銀圓重量就出來了!所以,李度以他海關內的保密資料,在1975年已經告訴世人,由海關緝私艦在1948年底前後30多天已經運出上海國庫的金銀大概數量。
此外,美國的情報,也與李立俠、俞鴻鈞、李度以及《民國檔案》(2007年)所公佈的資料相合。當時的國務卿艾奇遜(Dean Acheson)在1949年1月28日晚10時收到上海總領事恰伯特(John )的一份電報得知:
……上海市長吳國楨於本日會談中,明確透露,200萬盎司黃金已轉運到臺灣。……上海尚存80萬盎司,其中50萬盎司以上正在運輸中……
吳國楨只說了部分實話,另外那作為軍費的近百萬兩黃金,也已於1月21日蔣介石下野前後開始運出,難道他不知道嗎?此外,美國情報或許只靠親美的吳國楨透露,而不知道吳並不在蔣的權力核心,今天從蔣的日記知道,吳國楨只是國民黨政府給美國人看的一位親美的“樣板人物”(初到臺灣讓吳出任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