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戰》轉引自《大屠殺》第250頁)
第五,南京大屠殺來自日本軍對我軍民最殘酷的蓄意報復。
日本軍早年在侵佔朝鮮和臺灣時,遇到的大都是地方人民組織起來的抵抗,力量單薄,以日軍全勝而得逞,在侵略道路上未曾付出過重大傷亡代價,逐漸養成了驕橫一時的傲氣。
“九�一八事變”後,在不抵抗主義的思想指導下,大批忠於祖國的部隊被紛紛調進關內。日本軍僅以12;000人的兵力很快地佔領了東北三省,使3千萬同胞成了亡國奴,人們怨聲載道,呼天搶地。民族危機促使中國內部情況發生了巨大變化。中國共產黨呼籲一致對外,團結抗日、統一戰線的思想已深入人心,抗日呼聲遍及長城內外、大江南北。強盜尚存,英雄見危授命。兇敵未滅,男兒何以為家。“七�七蘆溝橋事變”,二十九軍對日本侵略軍的蓄意挑釁作了堅決的抵抗,立即得到中國共產黨和全國人民的聲授,愛國抗日的將士們深受鼓舞。紅軍自動開赴前線對日作戰。平型關大捷粉碎了“皇軍”不可戰勝的謬論,打擊了日軍的囂張氣焰,堅定了全國人民抗戰必勝的信念,抗戰浪 潮已在全國範圍內掀起,表明了中華兒女把民族解放戰爭進行到底的決心。
在各個戰場上,國民黨軍對日作戰十分英勇頑強,阻滯了日軍的進攻,殲滅了一定數量的敵人,尤其是上海防禦戰出乎日軍意料之外。“八�一三”始,中國部隊在當地工人積極支援下堅守陣地,打退了日軍一次又一次進 攻,日軍以4萬餘人傷亡的代價,又增加1個軍2個師團的兵力,方使攻陷上海的陰謀得逞。
就區域性戰鬥而言,南京保衛戰十分激烈,有的幾近白熱化的程度。日軍每前進一步都要付出相應的代價。9日早晨,日軍第九師團之一部已突至光華門外。我軍從城牆上進行猛烈射擊,阻擊敵人的進攻。10日午後日軍在強大的炮火掩護下爆破城牆,曾三次突入城內,均被我教導總隊軍士營和156師苦戰,將突入城內的日軍予以殲滅,並繳獲全部武器。雨花臺防禦戰更為慘烈。日軍第6師團在兇悍殘忍的谷壽夫親臨前線督戰下,該師團第11旅團發動30次猛攻,付出重大傷亡代價才攻陷雨花臺陣地。到我軍下達撤出南京命令時止,華東戰場上的日軍傷亡已逾7萬之眾。加上華北戰場上的戰績,已初步挫敗了日軍速戰速決的夢幻。
傷亡7萬,對於兵源有限的日軍來說,不能不算是一個沉重打擊。短短几個月的戰爭便擊潰中國軍隊的幻想在日軍指揮官的頭腦中逐步破滅了。這樣,無疑地將在日軍官兵中產生報復心理。在松井“對抵抗者極為嚴峻”的思想縱容下,攻陷南京城後,日軍對中國軍民最殘酷的蓄意報復便由此產生了。日本方面也有人證實由於中國軍隊出乎意料的抵抗、使日本軍進入南京城後對中國軍民進行了報復。
第四部分 為什麼要選擇南京下毒手第47節 為什麼要選擇南京下毒手(4)(圖)
1937年12月17日,日軍舉行“入城式”,騎馬走在前面的為松井石根。
1938年2月5日,日本大使館在南京舉行了茶話會,參加這次茶話會的有各國外交代表。新任南京地區西部警備司令官天谷少將,就日軍軍紀敗壞的原因發表了談話。美國大使館二等秘書艾利森致電美國務院電文中說:
少將認為,對日本軍在南京所犯的暴行問題感到十分遺憾,各國收到的報告特別強調這一點。需要說明的是,所以發生掠奪和暴行,是由於長期以來的緊張戰鬥和遇到中國軍隊出乎意料的頑強抵抗。(《記錄》59,載前書1,第162頁)
這就是對中國軍民報復的自供。出乎意料的頑強抵抗,給了日本軍一定數量的殺傷,而且中島被擊傷,對此日本軍尤其是中島滿懷仇根,對中國人民進行了極殘酷的報復。
作為最前線的指揮官松井和柳川是在什麼情況下下達“不論婦女兒童,凡中國人一概都殺,房屋全部放火焚燒”命令的呢?在攻打上海戰役期間,日軍付出4萬餘人的傷亡代價,松井認定中國人“無不對我軍同仇敵愾”,因此對所有中國人都深懷敵意,必將尋找機會進行報復。攻陷南京前,松井對中國軍民報復的思想又向前發展了一步,“對抵抗者極為嚴峻”體現了松井報復的心理。松井自己估計錯誤,他以為《勸降書》空投下,唐生智將開城歡迎他,用和平手段達到目的。唐生智用槍炮聲對松井作了理直氣壯的回答,不能不使他惱火,攻陷城進行報復到此已不可能逆轉。後來,松井進入南京後,發現了日本軍殘酷的暴行,只是口頭上念幾聲“緊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