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磯江面已被敵艦、敵機控制,轟擊難民。難民們正分向四鄉疏散,不料日寇於侵入南京的同時,有一部分日軍趕到燕子磯,隨即把難民趕到沙灘(燕子磯當時的江灘很闊,隔江與八封洲相望。冬季該江灘有數平方公里——作者注)上,圍禁起來然後架起數十挺機槍,向難民射擊。所有的屍體,或漂浮江面水為之赤;或堆積沙灘,雨淋日曬。直到次年春夏之交,此處積屍,還無人過問,臭惡氣味,遠聞數里之外。
對於燕子磯的集體屠殺除了上述記載外,據洞富雄先生介紹,臺灣方面也有記載:
現在臺灣的郭岐將軍當時曾目擊該地發生慘劇後的情況。郭岐是南京守軍的軍官,南京陷落時隱蔽下來,次年在逃往上海的途中在燕子磯下游二公里處的巴斗山下船,目睹了當時現場的慘狀:“遍地都是屍體……臭氣四溢,令人作嘔。這些屍體都是軍人。”這些屍體“多達二萬餘具”,尤其是“從下關到鎮江的揚子江沿岸這一帶偏僻地方,全是這些屍體。”(摘自《大屠殺》第75至76頁)
毫無疑問,郭岐看到“從下關到鎮江的揚子江沿岸這一帶偏僻地方,全是這些屍體”完全是事實。但把20000多具屍體說成都是軍人的屍體與事實就有出入了。前面提到,燕子磯集體屠殺中被屠殺的多半是難民,而被解除武裝或穿便衣的軍人只是其中一小部分而已。上新河、下關、草鞋峽等地的集體屠殺也都是難民多於軍人。這個事實我在下面還要繼續談及。
1965年,南京對外文化協會的江良,在日本“中國歸來者聯絡會”代表團訪問南京時,曾對該團體成員說:
燕子磯是揚子江岸邊有名的名勝之地,這裡,曾彙集了約10萬難民。日本軍從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