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2 / 4)

小說:韓兆琦史記 新讀 作者:雨帆

見此光景,很受感動,他在車上也鄭重地向周亞夫還了一禮,並說:“皇帝向將軍敬致親切的問候。”

慰勞儀式進行過後,文帝等人出了周亞夫的軍營,那些被嚇得面無人色的百官侍從這才長出了一口氣。文帝說:“好哇,這才能稱得上是真正的將軍!像剛才我們所去的霸上、棘門那樣的軍營,簡直就像是做遊戲,他們那裡的將軍,都可以被人偷襲逮捕。至於細柳營周亞夫這種樣子,誰還能夠僥倖進犯呢?”

這段故事寫得很好,但也不能全信。司馬遷寫這段故事的目的是想說周亞夫為人有個性,治軍有嚴格的規章制度,任何人不能違犯,甚至連皇帝也不能有任何通融,這是好的。但是不能寫得太過頭。比如作品寫“天子先驅至,不得入”可以;又說“軍中只聞將軍令,不聞天子詔”,也可以。至於說“士吏被甲,銳兵刃,彀弓弩”,還要“持滿”,這就太過分了,用得著嗎?明明知道這是皇帝前來勞軍,而對漢文帝的車駕還要左一個禁令、右一個禁令,以顯示自己兵營的紀律森嚴與自己在軍中的無上權威,用現在的一個新詞,就是過分地“作秀”。我相信周亞夫當時也不可能這麼做,這是司馬遷誇張、描寫得太過頭了。清代郭嵩燾曾對這段故事的本來面貌推斷說:“此當為文帝微行至軍,軍吏得遏止之。史公但自奇其文,故於此等細微不及詳耳。”他猜想大概是有一回漢文帝微服出遊,信步來到周亞夫的兵營,守衛的衛士不認識皇帝,把皇帝擋在了營門外。《史記》中的故事大概就是由此發展而來。這倒也是一種不錯的說法。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七國亂定將星隕(2)

另外,這“軍中只聞將軍令,不聞天子詔”,的確是古代軍事家們的一種處事原則,《孫子兵法》與《史記》的《司馬穰且列傳》、《魏公子列傳》中都有“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這種話,但這種話都是讓帝王們聽了害怕的,實行起來風險極大。即使當時因此取得了勝利,將軍日後也要為此付出慘重的代價。

清代姚苧田說:“細柳一節,亞夫以此見長,亦以此招禍。”

這為日後周亞夫的悲劇結局埋下了伏筆,但在當時周亞夫的確是受到了漢文帝的讚賞,漢文帝升任周亞夫為中尉,中尉就是首都長安城的治安長官。而且臨終時還告誡他的兒子漢景帝說:“如果國家日後出現緊急,周亞夫絕對是個可以頂事的人才。”於是漢景帝上臺後就任命周亞夫為車騎將軍。“車騎將軍”在武官中的地位相當崇高,在前、後、左、右諸將軍之上。

二 周亞夫平吳楚七國之亂

(景帝三年,前154年)

吳楚七國之亂髮生在漢景帝三年,也就是在公元前154年1月。所謂“七國”是指吳國、楚國、趙國、膠東、膠西、淄川、濟南,其帶頭的是吳王劉濞與楚王劉戊。吳國的都城廣陵,即今江蘇的揚州;楚國的都城彭城,即今江蘇的徐州;趙國的都城即今河北省的邯鄲;膠東國的都城即墨,在今山東平度縣境內;膠西國的都城即今山東省的高密縣;淄川國的都城即今山東昌樂,當時稱作劇縣;濟南國的都城即今山東章丘,當時稱作東平陵。

吳楚七國發動叛亂的原因:

其一是吳王劉濞與漢景帝有舊仇,當年漢景帝為太子的時候,劉濞的兒子進京朝見漢文帝,與尚為太子的漢景帝堂兄弟一道下圍棋。因為一點小事發生口角,漢景帝竟然掣起棋盤把劉濞的兒子打死了。事發之後也沒聽說漢文帝對自己的兒子有何申飭,以及對劉濞表示過什麼歉意。因此劉濞開始與朝廷結仇。

其二是自從呂氏集團被功臣與劉氏宗室滅掉後,漢文帝被周勃、陳平選進朝廷,做了皇帝,各國就很不心服。待至文帝一死、景帝上臺,各國諸侯就更不把他放在眼裡了。

其三是漢景帝上臺後,在晁錯等人的建議下,推行強硬的削藩政策。晁錯的理論是:諸國的造反是遲早一定要發生的,與其讓他們晚發生,不如讓他們早發生,於是他協助漢景帝開始了削減諸國的地盤。他們先削減了楚國、趙國、膠西國,接著又要削減吳國,於是吳國帶頭髮難。

七國之中以吳國的勢力為最大,佔據著四個郡。而在吳國的境內又有銅山,可以採銅鑄錢,其經濟實力相當強大。吳王劉濞的年齡最長,輩分又高,他是漢景帝與各國之王的叔叔,而且在他背後還跟著一個名叫東越的少數民族,所以吳王劉濞可以一呼百應,他們的藉口就是“清君側”。他們說我們不是反對當朝皇帝,我們只是要求剪除皇帝身邊的惡人晁錯,是他挑動起我們劉氏家族之間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