妹,也因為以前就很照顧朱海,所以對於這兩個小子成親的事牛三姑是非常在心的。按照當地的習俗喜被是婆家和孃家個做一床,像他們四個這樣沒長輩在一邊幫襯的娃子們,就只能求村兒裡的長輩幫忙了。當然這個忙她幫得心甘情願。
小陽和木木並不知道這裡的習俗,關於成親的具體事宜兩對小兩口還真就沒有仔細的探討過。所以此時他們倆只是心裡頭感激三姑的好意,卻沒能體會到這舉動內心的關愛。不過二寶和大壯是心知肚明的。兩個人聽完趕緊拽著自家媳婦兒連聲道謝。
話茬子一聊到成親,席面上的這些口子人就都一人一句地談開了。小陽一邊聽一邊犯迷糊。比起木木,這些繁文縟節鄉俗古風實在是離他太遙遠了。在現代的時候,結婚的步驟他也是從電視劇裡看到的。總感覺就是當中行禮之後直接開席就搞定了。沒想到從預備成親開始就這麼多麻煩事。他現在有些瞭解,為啥有些人選擇只領證書不辦婚禮了。要是因為結婚典禮把自己搞到精神衰弱,實在是有些哭笑不得了。難道結婚成親不是倆人開開心心就好的麼……
自從那天小陽用一桌子野菜宴請完村兒裡相熟的幾家人之後,村兒裡很快就颳起了野菜風,導致的結果就是挖野菜的人多了。
野菜在來年的數量會不會減少這一點小陽完全不會擔心,吃野菜這種事在吃喝不愁的情況下,最多就是個調劑。關鍵這些野菜現在還賣不出去,就沒有人老是盯著。這些野菜的做法小陽和木木已經告訴別人了。可這也不能保證人人都能做得出好味道,所以吃個幾次要是做不到好處這些人也就罷手了。
其實如果這些東西能變成家常菜色也不是什麼不好的事。要是能推廣給更多人,這些野菜的生長要求可比那些農作物還低。就算不大面積種植,每年有計劃的上山採集也能讓一部分人賺些外快。好東西能讓更多人接受才能真正體現它的好處不是。
小陽的想法跟朱海差不多。小陽帶來的那些種子雖然在這裡是獨一無二的。但是如果不加以推廣讓更多人知道和種植,接受的群體越少,這些新鮮蔬果的價值就越低。關鍵還是那句話。錢是賺不完的,可人不是所有錢都能賺進自己口袋裡。按照朱海的話說:就比方人是一個大缸,錢就是裝進缸裡的糧食。不管你放的是小米還是土豆,不管是銅板還是金元寶。這個缸總有裝不下的時候。只要夠勤快夠努力,賺多賺少那是命,知足常樂就成了。
命運這種說法並不可取。但小陽覺得自家大壯的心態和思維模式是相當健康的。這也讓他更加明白了為啥好些人勸朱海去城裡做買賣,而這個人明明極有經商頭腦卻只願意在鄉下養豬種地的原因。其實他就是比起以前受窮的日子,現在過得很滿足。
能跟這樣豁亮的人過一輩子,還愁啥呢?
買房子的事塵埃落定,村兒里人也都逐漸消停了下來。話題再一次從老朱家借錢買了邊上的院子變成了老誰家小誰在某某地方出了叉叉事。反正閒話就是這樣,總是最近發生的事兒才會被放到前面唸叨。
說回來老朱家翻新房子的事情。
本來是因為要擴大豬圈所以小陽想縮小一下居住面積,但現在多了一個院子,地方問題就不需要考慮了。只是到底該怎麼合理利用地方又得重頭開始合計了。
雖然大院兒的房子要比老朱家原來院子裡的房子結實一點兒,小陽本意是乾脆就別動彈。但朱海的意思是大錢都花了,別買得起馬配不起鞍子,將來再單獨翻修重新找人買材料也剩不下什麼錢。不如一起修完算了。而且誰家也不能老是掀房動梁的,一輩子差不多也就是這一次了。
其實在老朱家,朱海還是一家之主的。大事情上小陽從來都很聽朱海的話。尤其是給跟錢有關係的,不管是賺錢還是花錢。
但關於吃喝住這些有關於舒坦的事情,朱海就任由小陽做主了。畢竟讓媳婦兒過得開心樂呵是身為丈夫的責任。所以房子要怎麼翻,豬圈要蓋多大朱海全完都是保持著點頭的態度。只要別在炕上壘個豬窩就成了。
在兩個院子裡來回轉悠了三天,小陽初步設定如下:
在大院兒的西邊的三間廂房保持不拆,跟西邊上屋之間那塊地方拿來種地,雖然只有十來平的地方,但種點兒現吃的東西正好。
這裡的宅院之間都有兩米左右寬的間隔,所以兩個院子打通之後這塊地方就自然圍進了院兒裡。不過因為本來這兩米左右的間距也一家一半算用來挖排水溝的,現在也就不用擔心有什麼麻煩。關鍵是這樣一來院子就無形中大了不老少。
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