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部分(2 / 4)

小說:包公案 作者:炒作

拯故怒雲:“緣何不添酒來?”廚下報雲:“酒已盡矣。”拯笑道:“難得有請駙馬,既沒酒,可將水來斟亦美。”侍吏應諾,即提過一桶水。拯令用大甌來斟,先持一甌與劉英道:“駙馬大人,權飲一甌。”劉英只道拯怠慢他,怒雲:“包太尹好欺人,朝廷官貴,誰敢不敬我劉某,哪有相請而用水當酒者耶?”拯雲:“駙馬休怪,眾官要敬駙馬,偏包某不敬。今年六月你尚要飲一河之水,一甌水卻飲不得?”劉英聽罷,毛髮悚焉。忽崔長者近前,指定劉英罵道:“負義之賊,今日負我,久後必負朝廷,望大人作主。”拯便令拿下劉英,去了官帶,施於階下,責之四十棍,監令供招。

劉英自知行得不是,實情吐出,招認明白。拯取長枷繫於獄中。

次日具疏奏知仁宗。仁宗宣召崔長者至殿前審問。長者以前事奏知一遍。仁宗稱羨長者之重義如此,親子當受爵祿,朕明日有旨下。長者謝恩而退。次日旨下:“劉英冒功忘義,殘虐不仁,合問死罪。崔慶授武城縣尉,即日走馬赴任。崔長者平素好善,敕令有司起義坊旌之。”包拯判訖,請出崔慶,換以冠帶,領文憑赴任而去。是冬將劉英處決。都下傳此,皆稱崔長者夫婦好善,終得善報。劉英屠戶之子,噁心不除,終受惡報。包公之判何其嚴明哉!

第六十回 究巨蛙井得死屍

斷雲:

義者含冤蛙代雪,奸人償命罪難逃。

包公一鞠明秋鑑,千載聲名在案曹。

話說浙西某縣,在城有一人,姓葛名洪,家世富實,積穀於東西二莊甚廣焉。葛洪為人最是重善,而仁德及物。忽一日,有田翁攜得一籃生蛙,來賣與葛洪,葛問曰:“田翁此蛙從何得來?”田翁雲:“今日行過龍王廟前窟中,遇此蛙在彼飲水,被我罩得來送與主人。”葛洪雲:“難得你送來賣我。”

便令安童取過上等錢七十文給之。其安童入內取錢與田翁,田翁受之而去。安童攜那生蛙進入廚下,葛洪吩咐留之明日待客。是夜,葛洪持燈入廚下,忽聽似有眾人喧鬧之聲。葛洪疑怪道:“家人各已出外房安歇了,如何喧鬧之聲不息?”遂向水缸邊聽之,其聲出自缸中。葛洪揭開視之,卻是一缸生蛙在內喧鬨。葛洪思道:“今日田翁所得其物,言聚於龍王廟前窟裡,彼地極是靈異,且我平素不忍食生物,此物著異,寧忍烹之乎?”次日侵早,令安童將此蛙放於龍王潭中去了。

不到兩月間,有葛洪之友,乃邑東陶興,為人狠毒,吝才譎詐,獨知奉承於葛,以此葛洪亦不疏之。一日,葛洪令人請得陶興來家,置酒待之。飲至半酣,葛洪於席中對興雲:“吾與賢弟交契多年,常以知己事商議。今有一事,欲與賢契商議以決可否?”陶興雲:“小弟家貧,多得賢兄照顧,若遇事有代得力處,雖水火之中亦不避,何有不可,但說無隱。”葛洪雲:“非為別事,我承祖上之業,頗積餘財,欲待收此貨物前往西京走一遭,又慮程途修阻,我將問術士吉凶,若允前行,當令賢弟相陪。”興聞其言,便欲起意,故作笑容答道:“賢兄要往西京,特問術士之可否,見得極是,只恐尊嫂知覺,不允兄行矣,徒費心機。”葛雲:“若許吾行,嫂阻不得我。”興雲:“石板橋頭有胥先生,推佔極靈,雖與決之。然今日將晚,明旦約兄前行。”酒罷,竟辭而去。

興歸家,歡喜造化來到。次日天未曉,先來石橋見胥先生,與之約雲:“少刻葛某來占卦,爾只管以好言許他,我自得重謝。”言罷而去。胥正疑惑間,恰值葛某同陶興來到橋頭見胥術士。葛長揖,便以出往之事問其吉凶。胥術士應命,禱囑罷,擲落金錢,得一歸昧卦,其實不祥。胥術士欲待明說之,見陶以目送視,胥乃雲:“此卦中平,仍君去之無妨。我且寫下佔辭,細玩牢記便是。”其辭雲:欲問前程事可疑,底深十丈慮君樓。

同途有意誠非伴,萬事由天數莫移。

胥寫畢,葛洪受記,酬了卦錢,與興回至家下議之。興雲:“胥術士許君仍行無妨,何用疑乎?”葛某然之,約興雲:“此去盧家渡十七日旱路,方下船一望水程而去,爾先於盧家渡等候,某日我裝載便來。”興辭之去了。比及葛洪妻孫氏知其事,欲堅阻之,而洪行貨已發離本地矣。臨起身,孫氏以子年幼猶欲勸之。葛洪雲:“吾意已決,多則一年,少則半載便回,爾只要謹慎門戶,看顧幼子,餘無所囑。”言罷徑登程而別。孫氏掩住雙眸,悵恨轉入閏中。正是:不是餞程無美酒,多因行客去匆忙。比及陶興先在盧家渡等了七日,方遇葛某來到,陶某不勝之喜,裝貨物於舡上,便生著計較,謂葛雲: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