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2 / 4)

,陳久霖幾乎已經失去了理智。至到公司的保證金全部賠進去的時候,他才想到要向集團彙報。

當集團公司得知這一噩耗的時候,局面已經很難控制了。陳久霖的希望是,集團公司能夠繼續幫助新加坡公司追加保證金,但集團還有哪個領導敢冒這個風險?所以他們沒有“救陳久霖一把”,而是忍痛下令全部斬倉出場了。這次由陳久霖造成的損失高達億美元。事後陳久霖很委屈地說:如果再給我5000萬美元,我就能挽回損失。陳久霖之所以說這樣的話,是因為就在他斬倉不久,國際油價就大幅回落了。

實際上,陳久霖的那個“如果”是根本不成立的。油價之所以會回落,其主要原因是國際投機基金借陳久霖斬倉之機而獲利了結。那麼,假如陳久霖重新追加5000萬美元的保證金,是否就能挽回損失呢?當然不是。因為陳久霖進行的市場外交易,他早已被國際炒家給盯上了。中航油的錢再多,也多不過這些國際炒家。你陳久霖追加5000萬保證金,人家國際炒家就可能再追加5億美元的保證金。總之,不把你打爆倉,對手是不會善罷甘休的。

電子書 分享網站

產業發展救不了投機事業

在經歷了多次北伐失敗後,諸葛亮終於意識到了攻打曹魏的難度,為了穩紮穩打,諸葛亮在第六次北伐時採用了分兵屯田的策略,打算久駐而戰。看起來這是一種消除投機的穩妥戰略,但這依然挽救不了諸葛亮失敗的命運。因為他已經踏上了投機的不歸路,區域性的彌補措施對於消除投機風險是無濟於事的。

很多人讀《三國演義》時,曾為諸葛亮扼腕嘆息:如果諸葛亮能多活幾年,他的分兵屯田之策一定解決將士的糧草問題,因此也就一定能夠最終打敗司馬懿。然而,這又是一個天真而幼稚的想法。試想一下,遠道攻伐,士兵已經相當疲憊了,再命令他們在敵人的眼皮下屯田種糧,他們能種得好嗎?再說,蜀軍本來就人少將寡,動用所有兵力都無法攻克曹魏,更別說分兵屯田之後能有什麼戰鬥力了。所以,這種一心二用的戰略註定也是要失敗的。實際上,當諸葛亮發現這一所謂的穩妥方式其實並不穩妥的時候,他便萬念俱灰了。這也便是他病死五丈原的直接原因之一。

曾經是中國股市一面旗幟的新疆德隆公司,也如諸葛亮一樣,試圖以投資彌補投機風險。德隆以炒股起家,很快成為股市裡的莊家,後來搞了一些產業投資,如收購了一些上市公司,希望以此來化解其因操縱股市行情而帶來的投機性風險。

不過由於德隆在產業經營方面並不專業,其收購的上市公司大都業績平平,絲毫不能沖淡整個德隆集團的危機。於是,德隆不得不繼續在股市投機上加碼,其入主重組的德恆證券公司違規操作,以3%…23%左右固定收益率的承諾開展資產管理業務,進行瘋狂的高額融資,非法吸收資金億元,這些錢主要用來維護德隆手中股票的價格。

有人說,德隆系股票和其他莊股不太一樣,因為德隆是做產業的。然而,德隆做產業並不專業。德隆在骨子裡還是投機炒股票的。介入產業投資掩蓋了德隆的投機行為,卻不能化解德隆的投機風險。所以,後來德隆還是失敗了,而且幾乎是全軍覆沒。

txt小說上傳分享

“舌戰群儒”的邏輯推理(1)

中國人歷來對雄辯者抱有好感,總認為雄辯者必然擁有著出眾的智慧。然而當我們將目光瞄向歷史縱深處時,就能發現,雄辯者往往在把人們引向偽智慧的誤區。

“舌戰群儒”原本就是一出偽造的故事。根據真實的歷史記載,諸葛亮赴江東主要是為了面見孫權(所以他沒有必要去“舌戰群儒”)。雖說諸葛亮曾在孫權面前使用激將法,但最終促使孫權下決心抗曹的關鍵人物並不是諸葛亮,而是江東大將周瑜。至於“舌戰群儒”,史書中並無記載,估計是出自於民間說書藝人們的藝術加工。這種藝術加工的故事,讀起來似乎很讓人過癮。但仔細推敲之後,就會發現其中有很多的漏洞。只不過,幾百年以來,人們習慣於沉浸在閱讀“舌戰群儒”的快感中,卻把事情的邏輯關係忘卻了。

如果讀者喜歡推敲邏輯關係,那麼就不會相信“舌戰群儒”這樣的故事,而且也應該把“舌戰群儒”當成一個反面教材來對待。

第一項推敲:“舌戰群儒”有沒有必要?

諸葛亮赴江東,其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說服孫權。但是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卻花費了很多時間去“舌戰群儒”,簡直是在捨本取末。如果說,孫權打算根據孔明與江東謀士們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