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3 / 4)

海口市新華區法院一審開庭審理,判決林雪博犯交通肇事罪,判有期徒刑6年;犯妨害作證罪,判一年零6個月,兩罪並罰,決定執行有期徒刑7年。此案另一案犯替罪者陳興杆犯包庇罪,被判有期徒刑一年零6個月。

2000年底,中紀委深入調查雲南省原省長李嘉廷的違法違紀問題。李嘉廷的情人徐福英在李嘉廷的安排下,找港商李鎮桂做工作,讓他在中紀委調查組面前替李嘉廷背黑鍋、作偽證,頂缸當“情夫”,說徐福英是他的情人,結果弄得李鎮桂被判刑四年,還要追繳3150萬元。

2004年7月26日,西安音樂學院公佈對“不交三萬元捐款難領錄取通知書”的亂收費事件的處理結果:學院招生辦主任被免職,教務處長和財務處副處長受到黨內嚴重警告處分。(《人民日報》7月27日報道)。社會各界紛紛認為,被處罰的人僅僅是替罪羊而已。既然是學院收取的捐款,那麼收取捐款的決策人,絕不可能是一箇中層幹部的招生辦主任,也不會是教務處長和財務處長,而是學院領導層。可現在的處理結果,作出決策的學院領導成了“局外人”,三個中層幹部成了“替罪羊”。

即使在一些海歸派領導的身上,也有尋找替罪羊的例子。筆者在某家海歸派公司上班時,由於公司總經理的領導失誤,使得公司嚴重違反了政府的某項規定。總經理害怕被媒體曝光後不利於自己的形象,於是就找手下一位總監為他頂罪。事後為了他把這位總監提拔為副總經理,算是對他“保護總經理有功”的一種獎勵。

諸葛亮的用人偏見(1)

中國人喜歡聽話的下屬,而不喜歡有稜角的同事。二千年前的諸葛亮便是這樣,他計殺傲慢的魏延,架空逞強的楊儀,結果導致蜀漢政權失去了用兵之良將和治世之能臣;他重用蔣婉和費禕,此二人沿襲諸葛遺風,循規蹈矩,不思變革,致使蜀漢走向沒落。

諸葛亮防守“街亭”,用了兩員大將,一員是馬謖,一員是王平。馬謖以前從來沒有親自領兵打過仗,而王平則身經百戰。但諸葛亮卻任命馬謖擔任街亭之戰的總指揮,王平只不過是輔助馬謖的副將而已。

在“街亭”之戰過程中,馬謖不聽王平勸諫,布兵于山上,王平只好自帶一批人馬分紮在山下小寨。魏將張頜領兵打來後,斷了山上水道,引起山上蜀軍恐慌,馬謖指揮失靈,士兵紛紛投降,街亭失手,馬謖隻身逃出。而王平命令自己所帶千人,鳴鼓自持,張頜懷疑有埋伏,於是不敢逼進。此後,王平指揮部隊,收拾蜀軍丟下的物品,緩緩撤軍,減少了蜀軍的損失。

在“街亭”之戰過程中,馬謖昏招頻出,且排程不當,指揮不力;而王平頭腦冷靜,指揮得當。假如是王平擔任前敵總指揮,街亭必然不會失守。

那麼,為什麼先前諸葛亮沒有任命王平為總指揮,而是把此重任交給了一個只會紙上談兵的馬謖呢?這是因為諸葛亮用人有偏見。在諸葛亮眼裡,馬謖本來要比王平厲害百倍。

首先,馬謖擁有一個良好的政治背景,他是劉備舊臣馬良的親弟弟,且與諸葛亮私交頗深;而王平則是從曹魏過來的降將,因此還不能得到重用。其次,馬謖自幼熟讀兵書,頗通兵法;王平雖然具有豐富的實戰經驗,但他只不過是個大老粗,斗大的字不識幾升,恐怕未必是張頜的對手。

正是由於以上的原因,諸葛亮把主將之職交給了馬謖。

據《三國志》記載,馬謖,才器過人,喜歡談論軍事計謀,深受諸葛亮器重。劉備臨死之前對諸葛亮說:“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君其察之!”但是在諸葛亮的眼中,已經形成了對馬謖的定式思維,他認為馬謖是“當世之英才。”所以他對劉備的告誡並不以為然。之後他以馬謖為參軍,經常互相交流,甚至通宵達旦地在一起談論軍事。

街亭失手後,諸葛亮不得不撤軍回漢中,然後揮淚斬了馬謖。當他想起當初劉備的告誡時,不由地淚流滿面,悲痛萬分。

回過頭來看我們現在的招生學校和用人單位,他們對待人才的那些偏見與諸葛亮何其相似。

2005年3月,國內媒體紛紛報道了清華大學美術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陳丹青憤然辭職的訊息。原來,在眾多投考陳教授的學生中,有許多學生藝術氣質、修養和專業成績都很不錯,但他們因為政治和英語成績不及格而落選,有的因為只差一分而與心愛的專業無緣。由於政治、外語關卡,陳丹青長達4年招不進一名碩士生。陳丹青認為自己始終不能適應當前“學術行政化”的教育體制,而且他不想被不知不覺地異化。所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