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2 / 4)

死的責任,諸葛亮當數第一責任人。但令人驚訝的是,後人很少去找諸葛亮的問題,而是把全部的責任都歸咎在關羽頭上。那麼,到底是誰在為諸葛亮開脫責任呢?

有人為諸葛亮辯解:孔明早就給了關羽“北拒曹操,東和孫權”八個字,是關羽自己剛愎自用,拒絕了孫權的和親要求,於是才導致孫權投向曹操。《三國演義》曾描述,當孔明聽說關羽拒絕孫權和親後,說了一句:“荊州危險了,可派人將關羽替回。”就是這麼一句話,成了很多人為諸葛亮開脫責任的重要依據。

筆者以為,“北拒曹操,東和孫權”八個字過於虛空,“北拒曹操”還好理解,“東和孫權”則不好把握。在筆者看來,即使孔明親自坐鎮荊州,也未必能處理好和孫權的關係。畢竟孔明當初從東吳手中竊取荊州,而且還一再違背諾言而得罪了東吳,使得孫權總是惦記著荊州。所以“東和孫權”又談何容易?這就好比小偷想要和失主和好,卻又不願意歸還失物一樣,你說失主會答應和小偷和好嗎?

有人以為,關羽與孫權的和親可以鞏固孫劉聯盟。筆者以為這同樣是一種不切實際的想法。想當初孫權的妹妹嫁給劉備,也沒有擋住孫權想討回荊州的慾望。又怎能指望孫權之子和關羽之女的婚事能平息孫權內心的火氣?

實際上關羽心裡明白,孫權派人向關羽提親,是為討要荊州做鋪墊的。假如孫權和關羽真的做了親家,孫權必定要向關羽討要荊州。而若沒有劉備、諸葛亮的發話,關羽是無權歸還荊州的。和親只會讓關羽陷入更加尷尬的局面。與其這樣,還不如繼續做個惡人。既然劉備、諸葛亮還沒有歸還荊州的意思,乾脆我關羽就對你孫權兇一點吧。

諸葛亮為自己開脫得更徹底,他說關羽之死是因為關公自己“剛而自矜”造成的。那麼換個謙虛謹慎的將領就能打敗孫操聯軍了嗎?當然不會,也許他們比關羽敗得還要慘。在我看來,關羽以荊州之兵取得“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的成績,就已經是相當了不起了。只是由於諸葛亮的戰略錯誤,導致了關羽孤軍奮戰,最終陷入重圍而全軍覆沒。諸葛亮無端指責關羽,實則是一種很不負責任的表現,也是一種嫁禍於人的行徑。

電子書 分享網站

值得深思的“替罪羊”現象

荊州丟失了,主要責任人諸葛亮並沒有受到處罰,因為他成功地找到了一個替罪羊——關羽。讓死人當替罪羊,是一件成本極低的事情。因為死者無法為自己爭辯,人們也就不得不聽信諸葛亮為自己的開脫了。

在中國歷史上,“替罪羊”是普遍的現象,充當“替罪羊”的有活人也有死人,而且有些“替罪羊”一當就是幾百年甚至上千年。比如,楊貴妃是唐玄宗的替罪羊;秦檜是趙構的替罪羊;李鴻章是慈禧太后的替罪羊。

其實,讓下級為上級領導頂責,在官場具有悠久的“傳統”,至今也是一種積習難改的官場痼疾。

2004年1月19日,武當山遇真宮遭到一場大火,國家文物損失嚴重。住在遇真宮看管文物安全的文管人員薛森,因其責任心不強、翫忽職守被開除公職。6月14日,薛森告訴記者,他實際上是元和觀的文管人員,在遇真宮“1·19”火災事件中,因武當山文物局領導明白在1996年5月後就未安排專人住遇真宮看管文物,擔心大火後上級追究責任,為應付檢查,則弄虛作假,叫薛森代領導擔責受過成為替罪羊。

在安徽阜陽劣質奶粉事件的查處中,阜陽市太和縣工商管理局的兩名管理員成了縣領導的替罪羊,不過事情很快就露出了馬腳。劣質奶粉本屬於生產領域的質量問題,應由質量技術監督部門負責,由縣工商局的人來充當替罪羊完全不通情理,而且被查出問題的“太和縣勿忘我糖果廠”也不在兩位管理員的承包路段。據兩名被辭退的員工說,太和縣工商局局長受到縣委書記和縣長的巨大壓力,按照先辭退後調查的所謂程式,無視該局沒有辭退公務員的許可權,在沒有對事實進行調查,歸責的前提下,以顧全大局的名義,辭退了這兩名職工,以保護縣委縣政府領導不受追究順利過關。問題被曝光後,有辭退公務員許可權的阜陽市工商局,同樣沒有認真調查兩人的失職情況和責任歸屬,第二次決定辭退兩個管理員。此事曝光後,包括阜陽市長在內的28名國家公職人員先後受到不同程度處理。

海南省儋州市建設局副局長林雪博,駕車撞死2人後,逃離現場,找來下屬為他“頂罪”自首,並四處活動欲擺平此事,導演了一幕迷霧重重的荒唐劇。2001年9月11日8:50分,海南省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