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是怎樣選擇正確的戰略道路的呢?
他認為,第一,中國不是一個獨立的民主國家,內部沒有民主制度,沒有議會可以利用,沒有組織工人舉行罷工的合法權利,因此革命的基本手段不是合法鬥爭,而是武裝鬥爭;第二,中國革命的敵人異常強大,控制著政治、經濟、交通等樞紐和命脈,長期佔據著城市特別是中心城市,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軍隊弱小,武器裝備差,物質供給困難,所依託的根據地經濟文化條件落後,中國是一個農業國,農民占人口的絕大多數;第三,中國革命的基本內容是剷除封建土地制度的土地革命;第四,中國是微弱的資本主義經濟和嚴重的半封建經濟同時存在,反動統治不是鐵板一塊,存在著大量的力量薄弱的地方。
正是因為把中國國情、中國革命的特點以及中國革命的領導力量和依靠力量有機統一了起來,毛澤東的戰略道路成功地解決了在中國如何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問題,中國革命由此走上了勝利的通途。
這不僅開闢了農村包圍城市的中國革命的獨特道路,而且制定了中國革命戰爭的一系列政治軍事戰略。這是毛澤東戰略思想的另一顯著特點。毛澤東在這方面有許多論著,如《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戰爭和戰略問題》、《論持久戰》等,論述非常精闢,思想非常深邃。
“從農村包圍城市”的路線理論向人們揭示了新生事物的基本“生存法則”:
一是必須避免過早地與競爭對手正面交鋒。任何新生事物,無論其產生是順應了什麼樣的歷史潮流,但都必須經歷一個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過程。如果在羽翼未豐時就過早地與對手交鋒,無異於以卵擊石,自取滅亡。雛鷹不敵壯雞,幼虎難勝猛犬。所以毛澤東主張在革命初期避開敵人力量強大的中心城市,轉向其統治相對薄弱的農村地區。
二是新生事物的幼年時期必須有足夠的生存空間,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