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2 / 4)

件中,無論是校方,還是同學們,都犯了一個為人處世的錯誤,那就是做事過激了。

學校這一邊,不僅在裝修之前沒有通知學生,未得到學生許可就進屋施工,而且在把宿舍整得亂七八糟後,還不及時出面進行善後,連起碼的解釋都沒有,這就是做事的過激。

學生這一邊,儘管正常生活受到了影響,居住環境遭到了破壞,可是卻與校方發生言語和肢體衝突,甚至直接向媒體爆料,披露了校方的行為,這確實不利於母校的形象,這也是做事的過激。

在《中庸》看來,這樣過激的為人處世方式,都是要不得的。

按照《中庸》“中”的智慧,過激是一種沒有良好修養的表現。一個人處事過激,只能說明這個人還過於片面,不能高瞻遠矚地、全面地觀察和處理問題。 。。

6。一定要避免過激(2)

世紀知名企業家,日本的松下幸之助,曾經在《關於中庸之道》這篇文章裡,解釋了“中庸”的含義。

在他看來,“中庸”的意思就是“不為拘泥,不為偏激,尋求適度、適當。”

可以說,一個日本人對於我們的《中庸》能理解到這個程度,是相當難能可貴的。

的確,《中庸》非常看重一個人做事是否過激,是否能把握好一個適當的“度”。

在上面的故事裡,無論是校方,還是學生,都沒有把握好這個度,從而把事情都做過頭了。

我們老百姓經常說,凡事都要留一點餘地,不要把話說死,把事做絕了。

這話雖然糙了一點,但是卻正好是《中庸》所講的道理,就是不能做事過激。

那麼,什麼叫做不能做事過激呢?

宋代著名思想家朱熹說:“中者,無過無不及之名也;庸,平常也。”

而另一位宋代的大儒程顥則說:“不偏之謂中,不易之為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這些話看起來似乎很玄乎,其實兩位思想家是說做事不過激,意思就是指要按照一種不偏不倚的心態來生活,不要遇事就發脾氣上火,或者置之不理。

按照這種解釋,上面故事裡的衝突雙方,的確都是做事過激了:

學生生活受到影響,財物受到損失,的確可氣。可是直接跟學校衝突,甚至不顧影響地把事情捅到媒體那裡去,就做過頭了。

而學校,未經學生允許就進屋施工,的確不應該。可是,更不應該的是出事情之後,竟然不聞不問,彷彿事不關己一般,這自然也是做事過激了。

在《中庸》看來,做事過激了,並不會帶來什麼好結果,相反只會讓這樣做的人吃虧。

就拿上面的故事來說,學校最終還是要賠償學生損失,而那個給媒體爆料的學生,最後也被學校給處分了。

這就是做事過激導致的壞下場。

正是由於這個原因,松下幸之助才說:“但願真正的中庸之道能普遍實踐於整個社會生活中。”

在這位成功的企業家看來,只有按照《中庸》“中”的精神去為人處事,才能達到一個萬事都會和諧的境界。

在松下幸之助眼中,實施中庸之道,避免做事的過激,十分有利於改善人際關係,使一些棘手的問題得到很好的處理。

相反,如果凡事走極端,做事十分過激,只會給社會、給個人帶來非常不利的後果。

看到這裡,有的朋友會問,究竟應該怎樣在日常生活中避免做事過激呢?

實際上,避免做事過激的辦法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善於聽取不同的意見,對反對自己或者與自己有衝突的人保持一種寬容的胸懷。

這一點,具體到生活中去,就是凡事都要講究一個民主協商,不能搞“一言堂”。

只有將各種意見綜合、統一起來,才能避免因為偏執於一個方面,而忽略掉其他部分,從而遠離過激的處事方式。

除此之外,要想避免做事過激,還需要具有一種多替他人考慮的胸懷。

不可否認,每個人都需要關注自己的利益。

可是,如果我們都僅僅站在自己的角度,關心自己的利益,而置別人的感受和利益於不顧,那麼這個世界就隨時會爆發大大小小的戰爭。

凡事多替他人考慮,不是說不顧自己的利益,而是說將對自己利益的那份關心,推廣到對他人利益的關心上去。

換句話說,就是在想到自己的時候,也要想到別人。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