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而不是由於你辦事不力。”
還有一次,管仲在作戰的時候,被敵軍嚇得臨陣脫逃。知道這件事情之後,很多人都嘲笑他。
可是,鮑叔牙卻沒有譏諷這位朋友,因為他心裡明白,管仲逃命是因為掛念著家裡的老母。
後來,管仲和鮑叔牙都做了官。
最開始做官的時候,管仲一連被罷了三次官,周圍人都嘲諷他沒有才幹。可是,鮑叔牙卻認為,管仲其實是懷才不遇,沒有碰到賞識他的人。
管仲和鮑叔牙,都在齊國當官,管仲輔佐公子糾,鮑叔牙則輔助公子小白。
當時,齊國內部一片混亂,很多王公貴族都避禍,逃到了其他國家去。
於是,管仲就跟著公子糾,到了魯國;而鮑叔牙,則在莒國陪侍公子小白。
過了一段時間,齊國發生了一場嚴重的暴亂。
在這場暴亂裡面,齊國的國王被殺死了。一時之間,齊國陷入了群龍無首的局面。
很顯然,這個時候,是流亡在外的公子們奪取政權的好時機。
於是,公子糾和小白在得知訊息後,都趕緊往齊國去爭奪王位。
有意思的是,兩位公子的隊伍,在回國的路上碰到了,而且發生了爭鬥。
在爭鬥中,管仲向小白射了一箭。
這位小白也是福大命大,那一箭正好射在了他的腰帶掛鉤上,因而逃過了一劫。
死裡逃生之後,小白搶先回到了齊國,奪取了王位,他就是後來稱霸春秋的齊桓公。
齊桓公即位之後,為了穩固政權,就把公子糾殺死了,管仲則被關押了起來。
由於鮑叔牙幫助齊桓公奪取王位有功,因此齊桓公想要任命他為齊國的丞相。可是,鮑叔牙卻以自己能力很弱,拒絕了齊桓公的任命。
同時,他向齊桓公大力推薦管仲:
“大王,在治理國家這方面,我的確沒有管仲能力強。
因為管仲不僅有著寬厚、仁慈、忠實、誠信的品德,而且還能制定規範的制度,善於指揮軍隊。
陛下要想齊國強大起來,就應該讓管仲做丞相。”
聽鮑叔牙這麼說,齊桓公有些不高興:
“你竟然推薦管仲?他當年射我一箭,差點沒把我殺死。
我現在不殺他,只把他關起來,已經算好的了,怎麼可能任命他做丞相?”
8。友善的境界(2)
鮑叔牙回答道:
“大王不應這麼想。我聽說一個明君是不會記仇的。
而且,在當時的情況下,管仲射你一箭,也只是在對公子糾盡忠。
一個這麼忠心於自己主人的人,只要大王重用他,他也一定會為君王效犬馬之勞的。
倘若大王想稱霸天下,就絕對不能沒有管仲的輔佐。請大王三思啊!”
最終,齊桓公被鮑叔牙說服了,任命管仲為齊國的新任丞相,而鮑叔牙則做了管仲的助手。
管仲當上丞相之後,沒有辜負鮑叔牙的舉薦。他和鮑叔牙一起,整頓齊國內外政治,很快就使齊國成為了諸侯國中實力最強大的國家,齊桓公也當上了春秋五霸的第一霸。
鮑叔牙對管仲的友情,已經達到了友善的境界。這種境界,是建立在彼此瞭解和尊重的基礎之上的。
正是由於這個原因,在鮑叔牙死後,管仲哀痛不已。
他趴在鮑叔牙的墓前,大聲哀嚎。
回想起鮑叔牙對自己的理解和幫助,管仲感動地說:
“當年,公子糾失敗了,其餘大臣都以死效忠,唯獨我甘願被囚,所有人都恥笑我不忠,只有鮑叔牙沒有這樣,因為他明白我是為了圖謀大業才保住性命的。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叔牙啊!”
管仲和鮑叔牙深厚的友情,成為了流傳千古的美談。從此以後,人們就常用“管鮑之交”來形容一種純潔、至高的友善境界。
友善的境界,不僅體現在了朋友之間,還體現在了上下級之間。這方面,最好的例子就是孟嘗君結交智者馮諼的典故。
我們都知道,戰國時期齊國的孟嘗君,是一個愛結交天下智慧之士的君子。
當時,很多有才幹的人,都投奔孟嘗君,在他門下當食客。
齊國有一個智者叫馮諼,由於養不活自己,便託人轉告孟嘗君,說自己願意投在孟嘗君門下。
孟嘗君問來人道:“這個馮諼有什麼愛好嗎?”
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