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2 / 4)

致危害,這就是恩能成害。

有這樣的一句俗話,給別人一斗米是恩人,給別人一石米是害人。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我們在給予他人幫助和恩請的時候,一定要恰到好處。

比如,一個人快要餓死的時候,我們給他一碗飯,讓他活了下來,就是對他天大的恩情。

可是,一旦一個人吃飽了飯,渡過了難關,你再給他一碗飯,他就會覺得你家裡是不是糧食多得吃不完。

這樣的話,久而久之,這個人就會吃完了一碗飯,還來要第二碗、第三碗……最終賴在了你家裡,成了一個趕也趕不走的禍害。

正是由於這個原因,孔子才說“君子周急不繼富”。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真正的君子,只會在他人危急的時候,提供幫助。而一旦他人富裕了,生活環境寬鬆了,就沒有必要再給予他幫助了。

換句話說,我們幫助別人,給予他人恩情,千萬要恰到好處,不要過了頭。這就是施恩,要有度的道理所在。

關於施恩有度的道理,有一個最好的例子可以說明,這就是農夫與蛇的故事。

在一個寒冷的冬天,天空飄著鵝毛般的大雪,北風呼呼地吹著。

這時候,從遠處走來了一個農夫,他正準備回家。

農夫穿著一件厚厚的棉衣、一條厚厚的棉褲和一雙又大又厚的棉鞋。

由於風雪太大,這個農夫只能艱難地行進著。突然,他腳底滑了一下,差點沒有摔倒。

農夫往腳底看了一下,原來,是一塊冰。

站穩腳跟之後,農夫又開始往前走。可是,這地也實在是太滑了,農夫不小心又滑了一下。

這一滑,把農夫摔倒在了地上。

正當農夫抱怨著準備站起來的時候,他發現這次絆倒自己的不是冰,而是一條凍僵的蛇。

只見這條蛇的身上蓋著一層薄薄的白雪,眼看就要被凍死了。

心地善良的農夫,十分可憐這條蛇。於是,他解開了自己的衣襟,把蛇輕輕地放進了懷裡,然後扣好釦子,還用兩隻手緊緊地捂著胸膛,想讓那條蛇儘快暖和起來。

做完這些事之後,農夫又繼續向前走。

沒走多遠,農夫感覺到那條蛇開始動了。

於是,他趕緊敞開了衣服。

只見那條蛇在他懷裡,慢慢地睜開了眼睛,甦醒了過來。

蛇醒了之後,裝著十分可憐的樣子對農夫說:“好心人,既然你已經救了我,那就請你救命救到底吧!”

農夫好奇地問:“你想要我怎樣幫助你呢?”

蛇回答說:“我現在很餓,只想吸點血,不然的話我就會餓死。要不你就再幫幫我吧,我就只吸一口!”

農夫覺得事情不對,正想要阻止。

然而,已經晚了。他還沒反應過來,那條狡猾的蛇就吐著信子,向農夫的胸膛兇猛地咬去。

很快,農夫就中了毒,倒在了地上。

在農夫臨死前,他悔悟道:“蛇原本就是十分狠毒的動物,我不應該可憐它呀!”

8。友善的境界(1)

在《中庸》看來,一個人對朋友的友愛,可以達到一種至高和純潔的境界,這種境界就是所謂友善的境界。

友善的境界是令人嚮往的,因為身處這種境界之中,我們便忘卻了外在的榮辱得失,享受到了珍貴的真正友情。

自古以來,朋友之間的友情達到這個境界的有很多。其中,最好的體現便是“管鮑之交”。

“管鮑之交”中的“管鮑”,分別指的是公元前七世紀時,齊國的政治家管仲和鮑叔牙。

管仲和鮑叔牙是一對要好的朋友,他們從很小的時候就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據史料記載,管仲年輕時家裡比較窮,而鮑叔牙則出身大戶人家,比較富有。不過,他們卻一見如故,彼此十分了解和信任。

有一次,管仲和鮑叔牙合夥做買賣。

管仲手裡不寬裕,只出了很少的本錢,大部分本錢都是鮑叔牙出的。然而,賺到了錢,分紅的時候,管仲卻拿得更多。

可是,鮑叔牙卻一點都不計較,因為他知道管仲的經濟壓力大。他甚至還關切地詢問管仲那些錢夠不夠。

又有一次,鮑叔牙讓管仲幫忙辦事情。結果,管仲把事情搞砸了。

可是,鮑叔牙也不生氣,反倒過來勸慰管仲:“你不要過於內疚,這次的事情沒辦好,主要的原因在於時機不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