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軍事力量。小軍閥抗不住大股黃巾,投靠大軍閥,大軍閥又互相吞併,結果是三分天下,建立三個皇朝,原來兩類家族——世族和豪族也都佔據高位,變成公卿將帥,成為高階官僚了。這些家族原是共建皇業的股東,和皇家利害共同,休慼一致,在九品中正的選舉制度下,“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勢族”,大官位全為這些家族份子所獨佔。東晉南渡,司馬家和王謝等家到了建康,東吳舊族顧、陸、朱、張等家族雖然是本地高門,因為是亡國之餘,就吃了虧,在政治地位上屈居第二等。這些高門,世執國政,王謝子弟更平步以至公卿(北方的崔、盧、李、鄭、王等家族也是一樣)。到劉裕以田舍翁作皇帝,陳霸先更是寒人,在世族眼光裡,皇家只是暴發戶,無根基,沒派頭,朝代儘管改換,好官我自為之,士大夫集團有其傳統的政治社會經濟和文化地位,非皇權所能動搖,士大夫雖然在為皇權服務——因為皇帝有軍隊——目的在以皇權來發展並保障士大夫的已有權益。在這情況下,士大夫是和皇家共存,共享治權的。皇家的利益雖然大體上和士大夫一致,但是在許多場合,發生了尖銳的衝突,例如世族的廕庇人口,霸佔農田水利以至山林湖沼等,經隋代兩帝的有意識的打擊摧毀,如取消九品中正制度,取消長官辟舉僚屬辦法,並設立進士科,用公開的考試製度,用文字的優劣來代替血統門望高下,來選任官僚。但是,文字教育還是要錢買的,大家族有優越的經濟地位、人事關係,因之,唐朝三百年間的宰相,還是被二十個左右家族所包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