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制度供求分析的困境(2)
將制度納入供求分析的話,我們也需要知道制度的供給與需求是如何產生的。林毅夫認為,人之所以需要制度,是因為一個理性人能力的有限性,他在做決策時要支付資訊費用,以及人生活環境與生產中的不確定性。因而,一方面,人需要用制度來確保生命期的安全,另一方面又需要它來促進他與其他人的合作,將外部效應內在化。但是,從一個國家的範圍來講,恐怕不存在一個總體的制度需求函式;從區域性範圍看,每個人的需求可能不同,也難以獲得一致的意見。這方面,公共選擇學派對投票的分析,非常清晰地說明了這一點。至於制度的供給,它是如何產生的呢?林毅夫等學者認為,制度供給的途徑有:自上而下提供的和自下而上的需求導致的。這在邏輯上,似乎講得通。但是,制度的供給(如果存在的話)與普通產品很不相同,是否能夠繼續運用供求定律還很難說。
第四,前面的分析,是非常外圍的,而且忽略了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即供求分析框架成立的前提。在我的記憶中,最早提出供求分析的是古諾,真正深入分析併發揚光大的是馬歇爾。如同其他的理論分析框架一樣,供求分析也是有前提條件的,不考慮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