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賬圖利,而且金額越來越大。日前才驚爆的默克(Merck)案,更是讓華爾街雪上加霜。默克是美國最大的製藥集團,總共虛報140億美元。幾乎所有的人把矛頭對準了各公司的CEO,不少人被迫宣佈辭職。
從最直接的狀況看,造假賬的罪魁禍首顯然就是各大公司的CEO。但是,僅CEO一人無法實施造假,必須取得相關單位的默許及呼應,例如:董事會、查賬及顧問公司、投資銀行及股市分析師等。也就是說,必須集體響應才行。如《紐約時報》2002年7月23日報道說,花旗銀行同安然公司曾有不正當交易。花旗銀行有意縱容安然公司在記賬時違反有關法律規定,從而使安然公司億美元的債務沒有入賬。所以,不能單純地怪罪CEO。
可是,在我們很多人的印象中,美國人講究透明、專業、效率、誠信,企業主管對此四大原則信守不渝,視為教條;美國的公認會計准則(GAAP)及查賬制度,被評為全球典範,為什麼公司和相關機構勾結起來造假?當前,對此的解釋可謂汗牛充棟。歸納起來,較具代表性的解釋有三種:(1)貪婪說;(2)道德說;(3)制度說。
持第一種觀點的代表人物是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他在向美國眾議院金融服務委員會遞交的書面作證報告中表示,美國公司財務方面存在的問題部分原因是由於公司的貪婪(參見《粵港資訊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