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湯敏先生的出發點是極其良好的,但能否真正發揮預期效用、達到預期目的,則需要深入分析。因為,只有“熱切的心”遠遠不夠,還需要“冷靜的頭腦”,經濟決策應該依據看似冷冰的客觀經濟規則。
誠如湯敏先生設想,引入信用擔保機構分擔乃至轉嫁信貸風險,有助於解決銀行的風險擔心這個後顧之憂,使其放寬信貸政策。如果信用擔保的有關政策能夠令行禁止,真正的貫徹下去,銀行的基於風險的擔憂無疑解決了,壞賬的最終承擔問題卻沒有解決,只不過是挪到了下一個環節,也就是信用擔保機構。但是,可以肯定的一點是,信用擔保機構不可能是最終的壞賬承擔者。將風險帶到信用擔保機構的分別,充其量是壞賬將由整個行業分攤,而不像在銀行,單純地由個別銀行承擔。
具體地講,由信用擔保機構分攤風險會有兩種情況:(1)政府參與程度較少,信用擔保機構承擔風險高,手續費自然收得高。如果手續費由銀行或中小企業承擔,會大大減低企業和銀行參與計劃的興趣。若手續費由政府承擔,政府不但付出成本,而且還喪失政策執行的主導性,得不償失。(2)若政府參與度高,顯而易見,這與直接擔保的分別不大。
從世界各國的運作經驗看,政府為中小企業提供信用擔保,目的是要為銀行借貸提供最終的壞賬承擔,增加銀行的信貸信心。但是,據統計,中小企業最活躍的美國,政府提供的擔保,呆賬高達九成。
從中國最近幾年的試點情況看,成效也不佳,據《中華工商時報》(2001年4月6日)報道,河北省於1999年底建立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但是截至該報記者發稿時,一筆業務都沒做;河南醞釀最早,1998年就成立了擔保機構,但至今未能開展工作。上述事實是否值得我們深思和反思?
那麼,如何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題?縱觀國外的研究和實踐經驗,已經有相對於信用擔保而言的較好解決措施,例如建立信用評估體系,對企業的資信定期進行評估,從而銀行將此以及自己所做的資信評估結果作為發放貸款的依據。
這個措施,實際上相當於做企業的信用記錄。如果企業不講究商業誠信,則會記錄在其“檔案”中,並可能公開,那麼該企業不僅僅會在融資方面寸步難行,就是開展經營和市場業務,也將面臨重重障礙,也就很難在市場上立足。孔夫子說,言而無信不知其可也!信用評估體系建立起來以後,不講究誠信的企業必然被市場劣汰。
不過,進一步思考,又將發現新的問題。中小企業數量佔中國企業總數的99%,但是力量單薄,在激烈的競爭中,淘汰率相當高,即使是很講究商業誠信的企業,也會因為市場因素而被淘汰,從而將無法準時歸還貸款,於是其信用記錄很可能被改寫。這可能產生事與願違的結果。
如果再聯絡到前文對信用擔保舉措的分析,也許會產生更符合實際的觀點。如果先建立了信用評估體系,然後再建立信用擔保制度,則信用擔保制能夠發揮一定的作用。在中國當前的經濟社會情況下,信用擔保機構或銀行很難知道或相對準確的預計企業的誠信情況,所以,它也面臨很大的風險,也未必願意做擔保,試想有誰會傻到將風險往自己頭上攬?而如果建立了信用評估體系,信用擔保機構至少有歷史性的依據,減少甚至規避風險。
說到底: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題,首先要做的工作是建立信用評估體系,解決商業誠信問題,其次才可以使用建立信用擔保制等舉措。至於正常市場競爭帶來的風險問題,屬於外在的,是不可調控的,也是沒有辦法解決的。
2001年11月
“要貿易,不要救濟”(1)
“要貿易,不要救濟”——與崔之元等先生商榷
崔之元先生說:“所謂自由貿易,對於全球勞動人民及自然環境來說,恰恰是一種不自由貿易。”我認為,如果不存在強權因素,國家之間選擇貿易是因為貿易將使雙方都有錢可賺,是一項互利的善舉。
2002年度全球首腦峰會的會場外,也照例聚集了大批的示威群眾。這次,他們的主要組成部分是非洲人。示威群眾高舉的各種標語牌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要貿易,不要救濟”。他們認為:美國不必救濟非洲,只需要取消對本國農民的補貼,在出口貿易上給予非洲平等的競爭機會,非洲人的日子就可以逐漸改觀。
我為這些示威者的洞察力所驚訝。因為,很多著名的經濟學家都未必能將國際貿易問題看得這麼透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