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經理學院親歷記………唐慶華
作者簡介
唐慶華,1951 年出生於上海。1969 年中學畢業後堅持自學數理化/卜語、古典文學與歷史。1974 年被分配在街道廢品收購站工作,開始利用業餘時間翻譯英文科技資料和文學作品乙1977 年以優異成績考進華東師範大學外語系英文專業,並堅持不懈地收聽英國廣播公司的英語節目,1980 年獲得該公司主辦的世界英語比賽第一名,並應邀遠赴英倫免費旅行。同年10 月進入倫敦經濟學院,1983 年畢業於金融專業與會計專業,獲經濟學理學上學位。旋又赴美進入哈佛大學經理學院,1985 年畢業,為1949 年以後第一位獲得哈佛工商管理碩士學位(MBA)的中國大陸學生。畢業後,曾在一家歐洲國際管理諮詢公司擔任投資諮詢。現在美國從事投資管理工作,為美國證券交易管理委員會註冊投資諮詢。本書初版於1990 年在香港面世,獲得好評,成為暢銷讀物。1992 年又先後在臺灣和中國大陸出版。
作者的另一著作帕口何投資——華爾街理財實踐記》於l”4 年出版。1995年中國北京電視臺將此書攝製成八集專題系列片在全國播映,深受觀眾歡迎。該片獲美國安泰人壽保險公司、VISA 國際組織、美國那斯達克證券市場以及芝加哥商業交易所贊助,並得美國財政部、美國證券交易管理委員會、紐約證券交易所、美國公共電視臺和道·瓊斯公司等多家美國公司支援。作者攝於啥佛經理學院校友團聚晚會上(1995 年)哈佛經理學院親歷記──如何成為高階管理人員
內容簡介
哈佛經理學院以培養世界一流的經理人才而聞名於世,唐慶華系解放後第一個獲哈佛工商管理碩士的中國大陸學生,他以自己的親身經歷,揭示了該學院造就傑出人才的奧秘所在。徐木蘭教授從美國獲得管理學博士學位後以臺灣任教,長期致力於中文讀者中普及現代管理學想,本書後半部分即是她介紹西方現代經營藝術的部分文章。
序
當人類向二○○○年邁進時,世界變得更小同時也更復雜了。知識的新綜合和人類的新合作顯得越來越重要。如果人類要避免陷入無知的囹圄,增進彼此的瞭解,就必需運用新的設計概念去架設一座溝通社會、經濟和思想的橋樑。為此,我們迫切需要新型的交流使者。
唐慶華君西方之行的最大意義就是他正在起著這種使者的作用。他寫的關於美國最重要的工商管理學校的這本書,其意義也在於此。我很樂意向素未謀面的中國大陸、香港和其他地區的中文讀者介紹此書,因為作為一個在哈佛經理學院任教的中國血統的美國學者,我感到自己或多或少也在起著這種使者的作用。
哈佛經理學院是美國首屈一指的高等學府,建校已七十九年。它有著與眾不同的使命和不同凡響的校風。唐君的這本書出色地將這所著名學府再現在讀者面前。因為沒有親自經歷是很難將它的風格刻畫出來的。哈佛經理學院的師生、校友都有一種共同的傳統感和自豪感。哈佛經理學院重視理論與實踐之間的某種平衡。沒有一所管理學校比它更致力於適合實踐者的需要了。它是一個學者、決策者和實於家的大集體。其校友影響之大,實非言語所能形容。全校有一種超越學科界限的特殊的集體精神。
哈佛經理學院之所以重要,是因為當今世界經理人員的影響在日益加深。一切人類文明的產物,交通運輸、能源、資訊系統等等無不需要有經理人員的參與和決策。學習管理學很重要的一點是應具有批評的態度,因為世界上只有兩種經營管理:好的經營管理和壞的經營管理。
從某種意義上說,“管理”在中國是一個熟悉的課題。中國有其歷史悠久的文職制度,而當代的政壇又強調領導藝術和組織才能。在中國進入歷史新階段的時際,很有必要重新研究管理學。
那末,哈佛經理學院是怎樣培養經理人才的?管理學對一個社會的現代化和生產率的提高有什麼幫助?現代企業管理人員應具備怎樣的素質?現代管理學如何與傳統的思想文化相結合?傳播管理學知識的捷徑何在?對這些問題唐君在本書中都直接或間接作了不同程度的解答。
我第一次認識唐慶華君,是在他上我所講授的“自辦企業”一課的時候。
這門課程著重研究那些目光遠大、敢作敢為的人是如何創新立業的。在這個意義上,唐君可稱為一位致力於創新的知識企業家。我希望此書時中國大陸、香港和其他地區的中文讀者有所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