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緊張的,也必然如此。要在短短兩年裡培養出總經理式的人才談何容易!哈佛教育的價值在於:把通常需要多年工作實踐方能獲得的經驗濃縮到兩年的課程裡,將涉世不深的學生“催熟”。
在兩年裡,我們要分析八百個例項。一篇例項短則一二十頁,長則三四十頁。每星期一三五上三節課,二四上兩節課。除了例項外,還發給我們與例項有關的背景知識、理論說明等參考資料。閱讀分析一篇例項至少需要二三個小時。
經理學院的評分,有一半取決於上課發言,另一半則視考試成績而定。
極少有書面作業。上課發言不但重質重量,而且講究時間性,滿腹經綸,準備得再好,如果教授沒有請你發言,就只好按兵不動,坐失良機。老師是否容易看到你舉手,在一定程度上要看你坐的位置。
在半圓形的教室,梯形座位的能見度是不平均的。以面向講臺的中座能見度最佳,兩旁次之,號稱“天空座”的最高一排和“爬蟲座”的最前一排的兩側最差。神經容易緊張,較為靦腆的人,宜坐在最前排,因為發言時只見老師而看不見身後的同學。“天空座”的同學發言時,全班同學轉身矚目,不習慣在大庭廣眾發言的同學可能會因之怯場。
究竟選什麼位置坐,這與你準備採取的上課戰略目標應該一致。作為班上外國學生之一的我坐在哪裡,相對來說,不那麼重要。為數不多的外國學生享有某種特殊的注意力。
有的同學對於座位之重視,顯然達到了神經質的程度。開學後第二天就發生過這麼一件事。一年級盼教室是固定的。學生的座位從第一天第一節課起就固定了。坐在什麼座位,本無定則。第一天第一節課早到的同學自然能選到較中意的位置。選好座位後,每人將學校準備好的名片插在桌前,這座位就是你的合法席位了。從此約定俗成,無人提出異議。第二天上課時,所有的教室都井然有序,學生的名片各得其所。唯獨C 班不然。教室裡沸沸揚揚,一片混亂。原來不知是誰在前一大晚上偷偷拔掉了所有的名片,把它們扔在講臺上,全班第二天上課時不得不重新定座。不少人第一天辛苦掙得的中意座位已為別人所佔,而那些在前一天沒有爭到佳席的人則暗自慶幸,雖然以後再也沒有發生第二次搶座事件,C 班的氣氛卻從此蒙上了一層彼此猜疑的陰影。
經理學院設有專門為學生提供學習、生活、擇業方面的心理學諮詢。諮詢服務處的校醫每年大約接待七百名學生。上課發言感到困難是學生“就醫”
最普遍的原因。新生要是到了開學後第三個星期還緘口不言,恐怕就需要一些心理治療了。第二個最普遍的就醫原因是考試引起的焦慮和失眠。考試前失眠或焦急本屬正常,但過度憂慮,惶惶不可終日,則是犯了心病,得由MBA諮詢服務處的心理學專家開一貼心藥。心病和其他疾病一樣,越早發現,越早就醫越好。即使是杯弓蛇影,一場虛驚,那也無傷大雅。因為保密是醫德。
不過,不管求什麼心理學家的指點,哈佛經理學院恐怕終非神經脆弱者的安樂窩。
三 天高任鳥飛如果相互鬥爭是自然的一個法則,那麼相互扶助至少也是一個。但是對於物種的進步與進化,互助比互爭更為重要。
——克魯泡特金哈佛經理學院使用的例項取自現實世界經理人員的第一手報告。從工業製造廠到政府部門,從非營利組織到金融機構都有。
例項討論的課題或為新產品的市場營銷計劃,或為跨國公司的組織變革,或為資方與工會談判的戰略,或為女經理人員在單位裡受到性騷擾時的對策,涉及面頗廣。學生從當事人的角度出發,在不知道實際結果的情況下,分析例項中描述的問題。想出解決方法。經理學院在每篇例項的首頁都煞費苦心地宣告:本例項專為課堂討論而撰,無意論斷當事人對問題的處理是否有效。
一般來說,同學先獨力作業,然後在學習小組裡集體討論。差不多每個一年級同學都參加了學習小組。小組通常由四五個住在鄰近或興趣相投的同學組成。大家定時開會,一起切磋琢磨,共同研究第二天上課要討論的例項。
上課發言膽怯的同學可以在這個小集體裡先演習一遍。在學習緊張的時候,聚在一起的片刻,還可以收到減輕心理壓力的效果。
課堂上,教授引導全班,以學生髮言為主,分析例項中錯綜複雜的局面,辨識發生問題的根本原因,權衡互相制約的因素,再比較不同解決方案的利弊,最後以該企業的目標為指標,制定行動計劃。哈佛的例項一般沒有標準答案。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