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3 / 4)

九點。朱維衡為了避免從中關村趕到北京飯店,再陪朱道淳去三里河科學院,會耽誤時間。所以和朱道淳講好,頭天晚上朱維衡就住在他同一房間裡。沒想到這天早上八點剛過,科學院派秘書到北京飯店來說,秘書長病了,只好取消原來安排的接見。對於這個意外的變化,也許朱道淳真的認為秘書長病了,不得不取消約會。但朱維衡心裡明白,一定是那位局長向秘書長說了壞話,才出現這個變化。此時*尚未結束,主管局長這樣極“左”而又無知的人,正是最吃香的,出現這種事並不奇怪。可朱維衡無法對朱道淳說,也未對別人說,只能埋在心裡。

幾天後又為朱道淳安排了第一機械工業部的溫泉分析儀器廠,去參觀和談合作。那邊的規模比較大,水平也稍高一些,但談了幾次,也沒有談成合作。朱道淳這次冒著生命危險,帶著美好願望來到中國,見到姐姐一家人自然很高興,可以回去告慰雙親了。但他願意為祖國出點力的好意卻沒有被接受,使他不理解。他恐怕萬萬也不會想到竟還受到那種侮辱。

(33)“飛車”推動電機

(33)“飛車”推動電機

1975年上半年,科學院為了使地理所提高繪製地圖的效率,希望研製出新的繪圖儀器,在瀋陽自動化所召開方案論證會。因為朱維衡在電工所做成了小型的直線步進電機,在朱維衡的小冊子中提到過平面電機,所以電工所也由業務處處長隨同朱維衡參加會議。瀋陽自動化所介紹了幾種供選擇的方案後,有人要聽聽朱維衡的平面電機方案。當時朱維衡還是在受控制使用階段的“四類分子”(即所謂地、富、反、壞),業務處長不敢答應,說要請示北京所裡領導才能決定。當時主持瀋陽會議的科學院科技處處長說:“只是介紹個技術方案,有什麼要請示的?讓他上,出問題我負責”,這才讓朱維衡上臺去講平面電機的方案,結果大家一致同意朱維衡這個方案。

回到電工所,首先要把平面電機做出來。朱維衡已做成的直線步進電機是有四個輪子的,只能作直線運動的電機。現在要二維運動,不能用輪子,必須氣浮,才能運動。只好去廣州機床研究所學習。學到了基本方法,還必須按自己的情況加以調整。他們完全是用於旋轉的空氣軸承,我們則要求平面運動。經過反覆摸索,失敗了幾次,終於成功了。幫助朱維衡完成電機和氣浮研究的是同室的金能強等人。

平面電機要在開了槽的鐵板上跑,這鐵板如何加工可是大問題,朱維衡他們先試化學腐蝕,拿一尺見方的鐵板試驗四五次,都達不到要求,改為機械加工,一尺見方的試塊上能達到深度、精度要求,但一米二見方那麼大的鐵板上,要加工出每隔一毫米一條寬一毫米,深一毫米,互相垂直的糟,就是在板面上只留下滿板一毫米見方的突起小塊,那談何容易!而且那鐵板是比較軟的純鐵,兩條槽相距那麼近,加工第二條時很可能將第一條擠變形了。這個難題,請附屬工廠的廠長及幾位高階師傅一起討論好幾次,試驗好幾次,小尺寸成了,但沒有那麼大的銑床,要請外面有大銑床的大單位為他們加工,人家絕對不幹,即使接受,加工費一定高得不得了,而且朱維衡他們並不是只加工一塊,以後也不能長期依靠他們。所以,最後廠長下了決心,將廠裡最高階的一臺多功能大鏜床改為單一功能的銑床,而且改後無法再恢復原來功能,那實在是極大的犧牲!改造之後,果然加工出滿意的大板來。大板有辦法了,那2400條槽裡面填充的東西應該是什麼呢?平面電機的“面”應該是平的,槽裡面填充的東西,必須與鐵有一樣的膨脹係數,要不然,溫度略有變化,板面就不平了,所以一定要找到這種材料。朱維衡到天津化工研究所請教,他們提供好幾種環氧樹脂的配方,但光用這些是不夠的,一定要加進其它接近鋼鐵膨脹係數的填料才行。他們不清楚哪一種最好,於是朱維衡只好自己來找。當然,要找與鋼鐵膨脹係數完全相同的,只有鐵粉,可是不能用鐵粉,因為本來就是要它一毫米隔一毫米有鐵,才能叫步進電機一步一步地走。槽裡填了鐵粉,那槽不是白開了嗎,所以一定得找非磁性材料。朱維衡試用鋁粉、石粉、白瓷土、銅粉等材料,不同的配比,幾種材料混合,等等,做一尺見方的試驗板五六次,最後選定一種,並確定大板放進烤爐,完成環氧樹脂固化的最佳溫度和時間,寫出操作規程,交給工人,嚴格按規程操作。填充物固化後,要把板面多餘的填料去掉,只能用磨床來磨,磨平後,噴上薄薄的防鏽漆,才算完工。

平面電機是兩對直線步進電機,按縱橫方向裝進同一個鋁框內,使它能按計算機編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