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分工的第二種形式尤其受日本人的推崇,那就是甚至更加複雜的整個工廠的輸出——透過把產品銷往發達國家,這種形式獲利頗豐。
例如,日本人正在阿爾及利亞建設一家巨大的石化聯合企業。阿爾及利亞自身將只能消耗該廠產量的1/10,其餘的產品將由日方銷售,而且主要是銷往日本。同樣,日本人還正在東南亞建立製鞋廠,其產品也將主要在日本銷售。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第3章 管理鉅變:新的人口結構和新的人口動態(11)
這也是生產分工。發達國家提供工廠及其產品的設計;事實上,他們建造工廠,並輸出作為一種資本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產品的工廠主體。而且,他們把工廠的產品銷往發達國家。你可能又會問,這些石化產品或皮鞋是誰的“產品”?從勞動含量的角度來說,它們當然是工廠所在的發展中國家的產品;而從增加值的角度來說,它們首先是“日本的”產品。
對於大多數的發展中國家來說,要想在沒有激變的情況下頂過就業需求的爆炸性增長,生產分工是最大的或許也是唯一的希望。任何傳統的經濟發展理論,都無法解決已到工作年齡因而需要職位的年輕人的激增。的確,發展中國家的年輕人沒有受到過非常好的教育和培訓。但是,他們所受到的教育和培訓顯然要好於他們的父輩。更重要的是,他們處在城市中,而昨天未工業化的人們則處在偏僻遙遠的農村。如今,一個生活在印第安村落裡的14歲男孩跳進一輛卡車,兩個小時之後他就已經置身於一座大城市了。如今,墨西哥有二十多個人口密集地區,每一個的人口都在100萬以上;而在40年前,墨西哥只有一座墨西哥城以及勉強可以算數的港口城市維拉克魯斯。而且在那座城市裡,那個印第安男孩是不能被忽視的。每一個發展中國家都經歷了類似的巨大變化。
在發展中國家,反對生產分工的聲音認為這是殖*義和依賴發達世界的另一種形式。但是實際上,沒有哪個發展中國家具有這樣的市場潛力,可以面向綜合產業提供哪怕最低限度的就業機會。擁有足夠多的最緊俏資源——也就是管理、專業、創業和技術方面的人才,可以建立、組織和經營必要規模的完整企業,這樣的發展中國家沒有幾個。這些技能是無法臨時拼湊的,也無法從世界市場上買到和輸入。只有年輕人在今天——而不是等到新世紀來臨之時——得到了足夠的工作,這些國家才能夠逐步建立起管理技能和專業技能的“上層建築”,及其將來建立自己完整的製造企業所需的大規模購買力。從傳統意義上來說,年輕人對傳統制造業工作的可用性是發展中國家的一個“優勢”。
讓勞動密集型的生產階段在發展中世界而不是本土完成,這也同樣體現了發達國家對發展中國家的依賴——畢竟,相互依賴是一條雙行道。只有成功地調動了發展中世界的勞動力資源,發達世界才能夠保持自身較高的生活水平。發達世界擁有技術資源、企業家資源、管理資源以及市場,但是,他們缺乏而且將日益缺乏完成生產的傳統階段所需的勞動力資源。
需要新的理論、新的概念和新的衡量方法
生產分工正在迅速地增長,然而這種增長在很大程度上尚未引起注意。到目前為止,我們還沒有關於生產分工的理論、概念和衡量方法。生產分工完全不同於普遍意義上的“國際貿易”,因為它代表著目前幾乎還不為經濟學家或政府的統計人員所知的跨國一體化。
國際貿易的理論沒什麼變化,還是兩百多年前亞當·斯密首次提出它時那樣。它所談論的仍舊是具有比較優勢的不同地區之間的產品交換。它的原型仍舊是亞當·斯密提出的英國毛紡織品交換葡萄牙酒的例子——英國溼冷的氣候有利於羊毛和毛紡織品的生產,但卻幾乎使葡萄酒的生產成為不可能;相反,葡萄牙乾熱的氣候有利於葡萄酒的生產,但卻幾乎使羊毛的生產成為不可能。這種互補貿易的理論實質上仍舊是國際經濟學家們講授和討論的內容。 txt小說上傳分享
第3章 管理鉅變:新的人口結構和新的人口動態(12)
但是自1880年前後以來,在整整一個世紀的時間裡,國際貿易的現實已經變得完全不同了。它已經意味著競爭性產品的交換——一個國家的機械裝置與另一個國家的機械裝置的交換。它的典型代表是化工行業的貿易模式。每一家化工企業都把其他的化工企業同時視為最重要的客戶和最危險的競爭對手。對於美國製造的產品來說,作為客戶,擁有大約500萬人口的瑞士要遠遠好於擁有100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