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光要準,出手要快,這是經商的準則。如果看著有希望,卻不敢行動,那麼結果就是機遇消失,成功無望。
1998年,王均瑤在家鄉溫州以平均每輛70萬元的價格拍得了上百輛計程車的經營權。這個價格完全出乎人們的料想,但是,在王均瑤眼裡,讓每個到溫州的人先見到“均瑤”的品牌,就是一筆巨大的無形資產。
2001年,王均瑤以平均每輛80萬元價格拍賣了百輛溫州計程車經營權。因為,此時的王均瑤明確了發展主業———航空+乳業。
在別人未進的時候進,在別人跟著進的時候退出,這就是浙江商人的投資眼光。
1981年,17歲的溫州商人王招富從樂清芙蓉中學畢業後,就進入了樂清白龍山林場工作,兩年後,王招富開始外出打工做生意。王招富做過養蜂生意,但是,剛開始的創業並不是那麼容易。
直1986年,王招富和妻子在鄭州振興商場租了一個櫃檯,決定經營服裝生意。夫妻倆每天忙碌地幹活,但是,第一年卻虧損了。王招富沒有洩氣,他們決定採用自產自銷的方式,於是,他們自辦了服裝加工廠,第二年,生意開始好轉,並有了利潤。後來,他們又瞄準舞蹈市場,獨家經營舞蹈鞋,就這樣,他們的生意越來越紅火。
1994年,王招富發現敦睦路一帶儘管商業基礎很差,沒有商店,但是,這一塊的人流量卻非常巨大,他認為,這一帶的市場發展潛力很大,於是,就大膽租用了這些地,合資建起了幾間店面,總面積約400平方米。
店面建成後,王招富還是經營服裝。不久,這一帶的商業氛圍越來越濃厚,竟然發展成了鄭州最大的服裝市場,服裝生意也擴充套件到了周邊的省份。王招富的公司也越來越大,僅擁有的房地產就有商城大廈5樓和天然商廈4樓約2500平方米。
王招富的成功在於他有獨到的眼光。他說,眼光要準,看準了就要大膽去做。這也是大部分浙商的特徵。
1995年下半年,朱張金在莫斯科成立一家公司,在那裡賣自主生產的“卡森”皮衣。因為莫斯科的氣候比較寒冷,公司剛開張,就出現了搶購“卡森”皮衣的熱潮,一天可賣幾千件。這樣,“卡森”皮衣脫銷了!而且,卡森自主生產的皮衣遠遠不能滿足市場的需要。於是,朱張金果斷地在海寧成立檢控中心,由“卡森”統一提供羊皮、款式和輔料,讓海寧的60個皮衣加工廠定牌加工。朱張金就是利用其他工廠的資源,幫助自己擴大生產。那年,“卡森”皮衣在俄羅斯銷售了60萬件,淨賺了1800萬元!
海寧的老鄉見朱張金在莫斯科成功了,紛紛北上與朱張金搶奪俄羅斯的羊皮衣市場,這時,朱張金卻毅然停止了羊皮衣生產,轉身生產豬皮衣。果然,卡森豬皮衣盈利750多萬元。
9。眼光要準,出手要快(2)
1997年,朱張金到香港參加皮鞋展銷,他發現展會上有個奇怪的現象,中國、韓國、斯洛維尼亞等國的企業展出的都是豬皮製品,而美國、英國、德國等發達國家展出的都是牛皮製品。從香港回來後,朱張金就毅然停止了豬皮生產線,改上牛皮生產線。當卡森高層管理人員表現出不理解的時候,朱張金卻斬釘截鐵地回答:“商機稍縱即逝,如果等每個人都認同的話,太晚了!”
現在,“卡森”牛皮製品已經形成自己的風格,牛皮沙發等傢俱暢銷美國。2003年2月,卡森牛皮沙發順利進入白宮。但是,朱張金並沒有沉迷於牛皮生意。他說:“現在,許多企業看我搞牛皮賺了錢,開始要跟風了,而我則已經在一年前開始考慮上別的專案了。”
浙江省私營民營協會秘書長潘立生說:“浙江商人市場眼光比較獨特,現在國家能源較缺,先入為主往往意味著獲得較高的回報率。”
10。與顧客談戀愛(1)
浙商商道:
不會談戀愛的人就不會談生意。
浙商商道:
寧可賠折腰,不讓客吃虧。
天下之主,不如買主。
有一個故事是這樣的:
從前,有一個賣酒的人,他待人熱情,賣酒時從不短斤少兩。但奇怪的是,他的生意卻並不好。這位賣酒的人苦苦思索了好久,也找不到解決的方法。有一天,他遇到村裡的一位智者,於是,就請智者為自己點撥一下。
智者問他:“你是不是養了一條狗?”
賣酒人說:“是的,為了預防小偷。”
智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