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3 / 4)

種能量不是氣勢和嚴格,而是“強悍之中的溫柔”。

說到底,誰都可以成為一個堅強的職員,只需要將各種技巧武裝起來就成,所以再簡單不過。技巧、技能、資格、人際關係……全都可以一一掌握。話雖如此,懦弱而仁慈的人卻沒有任何的價值,弱者之間可以互相舔舐對方的傷口,說得極端一點,就和喪家之犬沒有什麼兩樣。

可是,強悍之中的溫柔,會將一個人放大,它具有超越才能、堅強的能量。相比之下,才能只不過是次要的東西。站在更高處思考,就要以這種強悍之中的溫柔去應對。這就要求你不僅僅是靠技巧之類武裝起來的人,還應該是一個真正的人,所以,年齡、職務等等完全無關。二十幾歲的人當中,有堅強而溫柔的普通員工,在那些一大把年紀的財界巨頭當中,也有為數不少的人對別人產生不了任何的影響。

如何?從二十幾歲的現在開始,樹立成為一個可以影響到別人的人吧。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38 做專家的同時還要成為全才

■社會需要“全才”

“練就了作為專業人才應有的專業能力。”“所以可以安心睡大覺了。”在今後的時代,如果持這樣的想法未免過於草率。

例如,我有個朋友,長期以來,一直在編輯與學術相關的專業書籍。他掌握著全國的大學教授網路,不分國立大學還是私立大學,以這樣的資訊資源為基礎,過去曾經不斷推出很有影響的拳頭產品。

但是,隨著網際網路絡的普及,有些什麼人?正在做怎樣的研究?此類資訊完全公開。並且,大學生已經不再手不釋卷,加上受出生率下降的影響,讀者的絕對數量為之大減。因此,學術書或者改為可讀性強的商業書籍發行,或者只能勉為其難地出版。

這樣一來,他作為專業人才的地位便變得岌岌可危起來。他就算想要施展拳腳,可市場正在以驚人之勢萎縮,都已經到了“平倉”的境地。最後,他雖然升職了,但其實這只是體面的工作調動而已,現在是退隱公司。大概不久就會面臨被裁員的命運。

換言之,專業人才,越是專業精神,與時代的偏差就越會成為他的致命之傷,這一切都是宿命。

要作為職員在公司長期發展下去,就要以作為專業人才的專業知識為基礎,提高自己的專案運營能力、溝通能力、協調能力、取得預算的能力、與其它部門和官員的交涉能力等,向周邊領域不斷積累自己的經歷,這一點非常重要。

前面也說過要能成為“二刀流”、“三刀流”的問題,由此可以看出,不是要只成為專業人才,而是要成為“全才”。一個全才,就算在萬一的情況下也會臨危不懼。例如,即便是要跳槽,因為訓練有素、全面發展,那麼從大企業到中小企業、乃至創業型企業,你都會成為他們孜孜以求的有用人材。

我想,如果我那位朋友不是一味只沉緬於學術書籍當中,而是進一步以公司職員為物件,研究一下他們的生活方式,或者把注意力轉向大眾主題,抑或進一步研究可以受到無數可自由支配收入的二十幾歲年輕人歡迎的出版計劃、編集方針等,那麼他作為一個編輯,還可以繼續延伸自己的事業。

■二十幾歲時走走彎路也很有必要

一般來說,即使在你所在的公司也是如此,對於全才的認識僅僅是這樣:“全都是些不具有專業人才能力的人。”那些全才們,僅僅因為論資排輩,碰巧成了管理幹部,但是他們什麼專長也沒有,即使在公司內調動也並非是因為對其能力有所期待。總之,所謂全才並不是樣樣精通的人。

本來,全才是指無論在什麼領域都有過人的能力、無論安插在哪裡都具有相應經驗的人。在這些全才身上都存在一個共同的事實,那就是,他們曾經是銷售業績卓越的營銷好手,或者是在人事錄用、培訓時不斷提出讓專業人士都啞口無言的點子智多星,無論在哪個領域都曾經是活躍在某個部門的專業人才。

舉個淺顯的例子來說,我自己便是如此,由一個專業人才轉變為全才以後才得以繼續工作下去,後來我自己才意識到自己最擅長的本領原來是在營銷方面。而在此之前,從二十幾歲時起,我就一直在出版部門和培訓部門兩個部門轉來轉去,走了很大一段彎路。

僅僅在兩年半的時間內,我從策劃、編輯、製作、校對,到業務拓展、研討會推進、報告人助理、研討會策劃、教材的策劃製作、新型研討會的策劃與開發,雖說是主要工作,但其實是繁雜無比,我都一一體驗過來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