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一個職員而言,熱愛公司的精神也好,如何忠於自己的公司也好,與其抱有這樣的幻想,不如忠於自己現在手頭的這份工作吧,這比什麼都重要得多。
更何況,工齡再長,也沒有什麼價值。不管你的工作內容曾經如何充實,也不管你持有多高的“股值”,日本的公司都會朝著美式企業轉型,而這一切不會以你的意志為轉移。如果缺乏在外資企業生存的技巧和迎難而上的訓練,那麼就只能與失敗者為伍。因為從二十幾歲開始裁員就已經開始。
“去年業績提高了,所以可以安心了。”這種認識是錯誤的。去年做過的事情在去年已經得到了評價,所以,今年的你只能說已經破產。這就是“時價”評價。
。 想看書來
11 首先要主動向“股價高的人”學習
■首先要向“股價高的人”學習
要提高股價,首先要從你的周圍尋找“股價高的人是誰?”。這個人既可以是你的前輩也可以是你的上司。找到一個大家公認的“很厲害的能人”。
然後,重要的是完全複製他(她)的做法。常言道:學習來自模仿。希望早日出人頭地,只有去複製理想的榜樣。學生舞弊萬萬不可,而走向社會後的舞弊則受人賞識。公司也會期望你那麼去做。
具體榜樣近在眼前,則複製其一舉手一投足。運氣好的話,分在同一科室自然再好不過,即便不在同一科室而在其他科室,亦無大礙。總之要以身邊的人為假想榜樣,然後樹立“先做到這一步吧”的目標,努力工作。他(她)可以成為一把尺子,可以丈量出每天有多少進步?接近到那個階段了?
也許,你和他(她)之間確實存在著天壤之別,換言之,他(她)是你的對手,所以,就要把工作中他(她)策劃了的、處理過的事務,你也思考出一個不同的方案來。要常常思考:“要是換我來做的話,我就會如此這般。”這一點非常重要。不需要公諸於眾,而且也不可能給你公諸於眾的機會,自己磨礪動腦筋的習慣才是至關重要的。
因為,如果缺乏這種訓練,你就會淪落為“等待指令一族”。等待指令一族總是常見於那些在優秀上司的手下做事的員工當中,與其說是上司拿下屬當工具使用,倒不如說員工自己完全依賴這位優秀的上司,主動放棄了自我思考,常常就是這樣的情況。
因此,無論到什麼時候都不會有什麼發展。因為沒有發展,所以永遠成不了上司。因為成不了上司,所以就會落後於在其他部門工作的同齡人。結果,轉來轉去,陷入裁員境地的往往就是他們這樣的人。
然而,經常思考出不同方案的人,雖然水平有高下之分,實際上是在處理著與上司一般無二的事務。可以稱之為“為了成為上司的一種訓練”。所以,一旦時機成熟,就會被提拔為可以代行上司職責的角色。
■自己尋找學習榜樣
凡是職員,都會受到最先被分配的部門的上司和前輩的影響。
同時分到某部門的一位朋友,過去不到一個禮拜,從接聽電話時的口氣到走路的模樣,都與他的頂頭上司如出一轍。而且別人聽他說話總覺得有些怪,原來是這位雖然是江戶男兒的仁兄,竟然模仿了他那出身鄉下的頂頭上司的方言,雖然有些怪異也還能聽懂他在說什麼。而以一張白紙的狀態進入公司的新員工自己卻完全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二十幾歲的新職員會變成什麼樣?其受周圍環境影響之大竟至於此。
部下無法選擇自己的上司。因此,上班族的人生成功與否,幾乎在分配下去的那一瞬間,即在什麼樣的上司手下學習,差不多就已經決定。正因為這樣,依靠自己的雙眼去尋找理想的榜樣才至關重要。
一個上司或者前輩如果出類拔萃,那麼他的部下也會認認真真、有條不紊地工作。遇上差勁的上司,根本不可能學會如何去工作。在我的上班族時代,這種情況見得太多太多了。
我剛剛開始新職員生活的時候,我分門別類地找好了自己要學習的榜樣,接聽電話向A前輩學習,工作的安排方面向B前輩請教,策劃能力方面學習C前輩,而營造氛圍方面以D前輩為榜樣,流行方面則拜E前輩為師。一個人總有其一技之長。欣賞和注意他的這種長處,然後複製到自己的身上來。此時,自然會有前輩給你指出:“你說話越來越像A君了!”然而,對於這些,自是心照不宣,依舊堂而皇之地複製下去。為什麼要這樣做呢?因為這樣可以讓你早日正確地完成你的工作。也就是說,這是提高自身股價的最好捷徑。
自成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