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的行為表示後悔了”。 。。
一、升入中學,家長引導孩子必做的五件事(2)
很多時候我們必須承認這樣一個事實:提高孩子的行動力、意志力以及自控能力,是孩子腳踏實地地走過初中三年的關鍵。但在此,我要提醒家長們的是,孩子這些能力,僅僅靠在學校的鍛練是完全不夠的,它需要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一點點改變、一點點提高。因此,在孩子進入初中的那一刻起,家長就應該有意識地去培養孩子的這方面能力。
那家長們具體該怎樣做呢?我通常會建議家長們引導孩子做以下幾件事:
方法一:鬧鐘一響,馬上起床——鍛練孩子的行動力
“鬧鐘一響,馬上起床”,看到這個題目,肯定有家長想,這個建議很不好使,鬧鐘響上三次、五次,我家的孩子都不會起床,這對於這些“懶”孩子來說太難了。
是的,在早晨的時候,要想孩子離開溫暖、舒服的被窩是很難的一件事情,但“賴床”不僅會助長孩子體內的“懶惰”細胞,而且會使孩子的行動力大大減退。舉個例子來說,一個喜歡喜歡“賴床”的孩子不論做什麼事情,都會“拖”:
家長讓他們去做作業,他們會說“再五分鐘再去”;
家長讓他們去鍛練身體,他們會說“等一會兒再去”;
老師讓他們去打掃衛生,他們會說“等兩分鐘再去”;
……
因此,就是在這種“等一會兒”、“等幾分鐘”等的拖延過程中,孩子的行動力在一點點的減退。當拖延成為孩子的一種習慣時,他們就會把拖延當成一種理所應當,當他們在拖延時,他們的內疚感也會消失。也就是說,“懶惰”會毫不費力地戰勝“理智”,這對初中孩子的發展來說,將是很可怕的一件事情。
其實,在很多情況下,孩子的這種“懶惰”行為往往是由家長造成的。孩子早晨不起床,家長為他們準備兩個或三個鬧鐘,再不行,家長會親自執行鬧鐘的“職責”,親自叫孩子起床,而家長的這一做法,便成了孩子“再睡兩分鐘”理由。第一個鬧鐘響了,孩子心想:“反正有第二個鬧鐘呢,再睡幾分鐘吧!”第二個鬧鐘想了,孩子會想:“反正我不起床,爸爸媽媽也會來叫我起床,再睡兩分鐘吧!”在這種心理下,孩子的行動力永遠也不會強。
所以,要想鍛練孩子的行動力,家長只需要做到一點就可以了,送孩子一個鬧鐘,這個鬧鐘只能訂一個鬧鈴。鬧鈴想過之後,起不起床是孩子自己的事情,起床晚了就讓孩子接受自然後果的懲罰吧。
升入初中之後,爸爸指著韓波的小鬧鐘對他說:“初中的作息時間跟小學不一樣了,你看你是否應該跟你的‘老朋友’商量一下,改變一下作息時間呢?”
韓波想了想,把鬧鐘提前了半個小時。
七八年級的孩子什麼道理都懂,在很多時候,他們是看家長的態度“下菜碟”的:如果家長送他們兩隻鬧鐘,並時刻關注他們的起床情況,他們就會把起床當作一種艱難、不能輕易完成的任務,甚至有時還會以不起床來要挾家長;但當家長送他們一隻鬧鐘,並堅定地告訴他們,起床是他們自己的事情,起不起床由他們自己決定,在這個時候,七八年級的孩子當然知道,起床晚了遲到了要受到老師的懲罰,當然自己就會主動去把握起床的時間了。
這也就是說,在鍛練孩子的行動力方面,家長必須要給孩子一種明確的態度:行動不行動是你自己的事情,行動慢了,或者沒有去行動,那你就必須接受自然懲罰。 電子書 分享網站
一、升入中學,家長引導孩子必做的五件事(3)
方法二:讓孩子學著洗衣、做飯——轉變孩子的小學思維
洗衣、做飯以及一些簡單的家務,其實孩子在小學高年級時就應該學著去做。但在這裡,我特別把它作為中學生必做的一件事情,是有一定目的的。
首先,讓孩子學著洗衣、做飯,可以培養孩子的自立能力。自立是每位優秀中學生都必須具備的素質,也是他們走向社會必須具備的能力。然而現在的中學生沒有洗過衣服、沒有做過飯的卻大有人在,因為有些家長心疼孩子,怕孩子吃苦,因此把這些事情都大包大攬了;還有一些家長擔心孩子做不好,既浪費時間,又浪費自己的精力,所以所有事情都由自己代勞了。其實,如果家長能夠這樣想,就能夠坦然地讓孩子去參與家務勞動了:洗衣、做飯以及讓孩子做一些簡單的家務,實際上是在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和自立能力。
其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