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2 / 4)

題及時解決掉,這些孩子的心理永遠都會處於健康的狀態。

我曾教過這樣一個孩子:

這個孩子成績很好,是個很文靜的女生,但有段時間她的學習很不在狀態,上課經常走神。後來,我在她交上的“日記”中發現,是因為她與父母之間產生了矛盾。她在“日記”中是這樣寫道:

爸爸說我穿的衣服是奇裝異服,非讓我穿那些“老土”的衣服,我不穿,爸爸就說我“翅膀長硬了”,還和我吵架,我感覺到很氣憤,為什麼我連決定自己穿什麼衣服的權力都沒有呀!

在看了這個孩子的“日記”之後,我找這個孩子的父母談了一次,並告訴這他們:在這個年齡階段,過多的管束會讓孩子產生心理壓力,父母不應該在穿衣服、留髮型等這樣的小事上與孩子計較很多。

之後,這雙父母聽從了我的意見,孩子的爸爸向孩子道了歉,這個女孩很快又恢復了以前的學習狀態。

七~八年級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就是這樣,一點小事就會影響他們的學習和生活,有時這點小事甚至還會成為他們心靈上的“壓力”,使他們產生心理問題。因此,家長應時刻保持給孩子“減壓”的意識。其實,這個年齡階段孩子的心理壓力有很大一部分來源於父母,如父母太注重孩子的成績、不理解孩子、不給孩子自由、不尊重孩子……如果父母把自己這些錯誤的教育方法改掉,那就等於給孩子減少了很多“壓力”。

五、七~八年級,孩子心理成長的關鍵期(3)

那家長如何給這些正處在青春期的孩子“減壓”呢?在多年與這些孩子接觸的過程中,我總結出了以下幾點經驗:

1.不要逼著孩子去學習。七~八年級的孩子已經知道學習的重要性,父母過緊的催促不僅會使他們感覺到厭煩,而且很容易就會使學習成為他們的心理負擔。

2.多鼓勵,少批評。例如,當孩子成績沒有考好時,家長不要說“你總是考不好,我看你是沒前途了。”而是要說“認真總結一下失誤的原因,你下次一定能考得好成績。”

3.不說“你必須……”,而說“你覺得應該怎樣做”。客氣的語氣能讓孩子產生被尊重的感覺,這會使他們的成人感得到一定程度的滿足,進而使他們的心理壓力得到緩解。

方法二:父母要學會傾聽孩子的心聲

在一次初中孩子的家長會中,我問這些家長:“你瞭解你的孩子嗎?”說到這個問題,很多家長都會對孩子表現出明確的不滿:“孩子小的時候還什麼事都對我們說,現在越來越大了,反而什麼都不說了,有時我們問,他都不會說。老師,你說我怎樣去了解他們?”

的確,到了七~八年級,孩子進入了青春期,他們有了自己的秘密,他們不會再像小時候那樣把心裡的事情都講給父母聽了。但更多的時候,他們也有向父母訴說的慾望,這時往往是家長的態度讓孩子徹底關閉了心門。

例如,在生活中,我就經常見到這樣的場景:

孩子傷心地對媽媽說:“氣死我了,中國隊的足球又輸了!他們的表現讓全中國的人民都失望!”

媽媽聽後很不高興地說:“足球輸了贏了關你什麼事,你還總讓我們失望呢!要是你把這種精神頭用在學習上,沒準你就不會再讓我們失望了!”

正在氣頭上的孩子沒有理媽媽,摔門走進了自己的房間。

看,如果這樣的場景一天發生好幾次,孩子願意與父母溝通才怪。因此,父母要想了解七~八年級的這些孩子,首先要跟他們保持良好的溝通,而使這些孩子敞開心門的關鍵,就是善於傾聽孩子的心聲。例如上面的事例,如果媽媽僅僅是靜靜地聽孩子訴說,也許他很快就會把中國足球輸了的事情忘掉,但是那位媽媽的做法卻讓孩子感到厭煩,進而產生了不被父母理解的壓力。

其實,在很多的時候,孩子把一些傷心的事情講給父母聽,比如,與好朋友發生矛盾、自己養的小動物死了等,他們並不想要父母給出他們解決問題的方法,而僅僅是想把這些事情說出來,想得到父母情感上的認同。但如果父母認為他們的這種情感是沒有必要的,孩子只會對父母緊緊關閉心靈的大門。

因此,當孩子跟你說,他跟好朋友鬧彆扭、與老師發生誤會時,父母不要說孩子“不務正業”,也不要試圖給孩子解決問題的方式,僅僅是靜靜地聽孩子訴說,並認同他們的情緒即可。

方法三:相信孩子並給予孩子自信

自卑是孩子的一種不良心理,這種心理會演變成很多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