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無非做了別人想做卻做不到的事!———如果朱元璋這麼說,我看他講的也是事實。秦始皇遊會稽,車隊駛過,項羽躲在人群裡暗暗發狠:“彼可取而代也。”誰不想“變質”?陳友諒、張士誠想不想變?李自成、洪秀全想不想變?問題是怎麼變,往哪兒變,以及變成什麼樣兒。像朱元璋那樣,不單從“賊寇”變成“皇帝”,並穩穩當當享國三十一年,又把江山傳了二百多年———這種“變質”的成果,應是大家夢寐以求的。非不願,是不能也。它需要毅力,需要犧牲,也需要洗心革面。這苦功夫,說來簡單,做起來談何容易,事實證明也就朱元璋肯下功夫且做到了家———所以也只有他跳出了農民起義軍的宿命之外,硬是扭轉了某種“歷史規律”。
泥腿子皇帝
朱元璋“變質”的話題,並不到此為止。以“流賊”、“草寇”,而破天荒地建立了一代王朝,這是朱元璋的“變質”之處。但從另一角度看,此人倒沒有怎麼“變質”。
野史有一些故事,說朱元璋忌提舊事,一聽“禿”、“光”、“賊”這樣的字眼抑或哪怕是同音字,就不高興,就殺人。然而,也有記載顯示,他並不諱言貧寒的出身和悲慘的少年經歷。濠州祖陵竣工後,詞臣奉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