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部分(3 / 4)

小說:我的第三帝國 作者:低訴

把好處撈光了,把威脅差不多都清除了,現在你們說不玩了。想和平?你們德國人什麼時候變得這麼無恥的?啊?

美國總統羅斯福在心中憤恨的罵了一遍之後,終於有了開口的機會:“可是你們在中東地區挑起戰爭,會影響到美國的石油開採,這可能要影響到德美兩國之間的友好關係!德國已經四面樹敵了,相信元首先生也不願意看到美國成為德國的敵人吧?”

“當然!總統先生!”德國的大使點頭同意羅斯福的觀點:“德國政府從來也沒有想過與美國為敵,我們兩個國家都是富有強大的國家,我們之間的戰爭足以讓世界制度崩潰。這明顯是非常不明智的決定。”

“那麼,大使先生,我們美國非常重視中東地區的穩定,這也是德美兩國之間的共同利益。”羅斯福想了想之後開口說道:“如果,我能說服一些當地的阿拉伯人,將石油賣一部分給德國。並且保證這些石油可以運到德國手中,中東的形勢能夠維持現狀麼?”

德國大使顯得為難起來,他顯然沒有得到國內有關美國妥協之後的行動指示。不過他還是表現的很有談判技巧,打出了“拖”牌,對羅斯福說道:“這我必須詢問國內之後才能答覆美國總統您了,希望您可以理解我的苦衷。”

羅斯福點了點頭,美國這次妥協是國會的臨時決定。他一直主導的利用英國限制德國的計劃出現了崩盤的趨勢,國會內部出現了許多不和諧的聲音,這些聲音正在加強,逐漸擁有了可以挑戰羅斯福與猶太人聯盟的實力。

這裡麵包括美國的納粹黨,一些孤立主義者,甚至很多敵對黨派的議員都加入其中。他們站在另一個角度看待德美關係,覺得即便在未來出現一個強大的德國也不足為慮。他們自信美國的經濟優勢,覺得這個時候捲入勝負未知的戰爭非常不明智。很不幸的是這個論調得到了大多數民眾的支援。他們認為美國不應該再次捲入歐洲的戰爭。

而事實上美國的投資並非全部都有回報,羅斯福政權援助英國的坦克還有飛機甚至是軍艦換來了很多原本屬於英國的海外軍事基地,這些基地讓美國在未來足以保持一個相對於優勢的國際地位。

不過最近英國的國力似乎已經被榨乾了,英國政府再也無法有效的行使其對殖民地的絕對控制權,一些依靠出賣殖民地特權來換取美國援助的辦法,最近兩個月已經不太好用了。但是在另一個方面,美國的“志願軍”在北非的作戰就像是一個無底洞。每一個月它都會消耗掉從中東開採出來的石油,並且需要國內軍工廠生產坦克還有飛機加以補充。以託布魯克戰役為例,巴頓一口氣打光了400輛坦克,這些坦克全部都要從美國本土補充到北非戰場。

這麼一來美國國內就有了不同的聲音:如果德國保證美國在中東的石油利益。那麼為什麼要在北非幫助英國人和德軍拼個你死我活呢?德國和美國和平相處難道就一定不如壓制德國獲取的利益大麼?

羅斯福被這種短視的論調給徹底拖累了,這種只看眼前利益的做法簡直就是自欺欺人。德國不同於美國,它是一個大陸國家,曾經悲催的地理位置一旦在開啟局面之後就會有很多好處——這個國家與亞非歐的聯絡自然要比遊離在外的美國緊密的多。

都不需要德國刻意做什麼,鋼鐵軸心就會把美國孤立在主流國際環境之外。到時候人家不帶美國玩了,美國又能如何?以南北美的實力向整個亞非歐開戰?那時候才是真的陷入到勢均力敵的戰爭之中。

現在對德國開戰,那是正正好好的“趁他病要他命”,可是國會的那些蠢貨卻在想著如何與冰島英國皇室劃清界限,與強大的德國建立穩定的合作關係。

雖然很多有識之士依舊支援羅斯福,美國的軍火裝備依舊在源源不斷的運往北非,可是羅斯福感覺到了阻力,感覺到了自己的力不從心。這樣下去只要德國在北非確立了戰略優勢,把地中海還有巴爾幹收入囊中,美國差不多也就被提前踢出國際局勢了,到了那個時候才是真正的悲劇到極致。

當然在蘇聯那邊的投資也顯然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雖然蘇聯透過貿易把大量的原材料運往美國阿拉斯加地區,但是很多軍事援助沒有運到前線,蘇聯也沒有在正面戰場上起到牽制德軍的戰略目的。

換而言之現在隱性的聯盟英國…美國…蘇聯之間,只有美國在一直承擔著消耗的角色,這顯然不是羅斯福希望看到的局面。他希望能夠在各個戰場上消耗德軍的戰略資源,而不是用美國自己的戰略資源去填蘇聯英國這兩個不見底的深坑。

現在德國把戰爭的魔爪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