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3 / 4)

思維的產生,是從讀艾思奇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和蘇聯科學院的《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教科書》(第三版)開始的。這兩部書,可以稱為我的終生啟蒙。直到現在,我還儲存著當年以拙樸文字記下的大量讀書筆記。所謂筆記,其實就是抄書,把我認為精彩的論斷大段地抄下來。有一次,屋裡很冷,我戴著新買的羊絨皮帽伏在炕沿看書。一會,同屋的知青大叫,快看看,什麼東西燒煳了!我一抬頭,才發現是我的皮帽子被蠟燭燎了。一頂毛茸茸的皮帽子,被燎成了光板。

《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與《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教科書》,剛好是大學的兩門社會科學基礎課。無疑,當年以我小學畢業的文化程度,讀這樣的大書,理解起來的確十分困難。但很快,我就從閱讀《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一書中找到了興趣:“對立統一”、“質量互變”和“否定之否定”三大規律,“歷史的螺旋式上升”形態,“相對真理無限逼近絕對真理”,“無數相對真理的總和即絕對真理”等理論和論斷,使我眼界大開。我似乎進入了一個思想和道理的王國,這些思想和道理,把我引入一座美麗的殿堂,那裡漂浮著世界觀、方法論、時間、空間和邏輯,每一個概念和範疇,都像一朵祥雲。而由蘇聯科學家們編著的《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教科書》,雖充斥著計劃經濟的教條,但那些對我說來完全新鮮的概念,如“社會主義生產力與生產關係、上層建築與經濟基礎的矛盾與運動”,“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經濟規律”,“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目的”等等,讓我對社會主義經濟的結構、元素和生產目的,確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現在回想起來,正是這兩本啟蒙書,引導我走向社會科學研究。在某種意義上說,這兩本書甚至埋下了我1978年高考的種子。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尋找我六九屆的夥伴們(8)

我身邊的幾位讀書夥伴,也在閱讀各自所能找到的經典著作。他們有的啃起了《資本論》,那是像大磚頭一樣厚的書;有的則被文學著作吸引,像《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傳》和《西遊記》等。還有的人,過去就對科技讀物感興趣,比如半導體什麼的。他們看的東西,大約是物理課本和《無線電》雜誌。當時,我們倒沒有感到書籍的匱乏。這或許是因為我們的閱讀量小而慢的緣故。每啃一本大書,都要花很長時間。當然,我們所有的閱讀時間,都在別人鼾聲大作之後。

現在想起來,我們幾個愛讀書的人,不約而同都染上一個壞毛病,就是漸漸地自視清高。淺嘗輒止地讀了幾本書,就看不起別人,自以為比別人懂得多、有學問。這種毛病普遍地遭到了同學們的強烈譴責。清高和傲慢,讓我們付出了不輕的代價,那就是被同伴鄙視,從而在情感上與他們隔膜起來。清高和驕傲,也使我們疏遠了組織,無法在政治上取得進步。我很晚才被髮展為共青團員,就是因為大家說我傲慢,必須長期考驗。40年後,對那種尷尬,我記憶猶新。當然,也正是這些挫折,使我懂得了讀書做人的道理。

其實在讀書過程中,我也看了一些“亂七八糟”(不繫統)的書。比如講詩歌的書(何其芳著,現在已忘記名字),講藝術形象的書(我印象非常深的是姚文元寫的《論古典文學著作中的人物形象》。這是一本講藝術美學的書。我到今天也承認,書寫得很精彩)。當然還有所謂“四大名著”等等。記得有一次,在夥伴那裡看到了《西行漫記》。我執意要借,他說只許看一個晚上。於是,我整整讀了一個通宵,按時把這本名著還給了他。不知道這漏夜苦讀,是否與後來我誤跌誤撞走進歷史研究行當有關?不管怎麼說,斯諾所記錄的那些紅色傳奇,非常強烈地吸引了我。

讀書之餘,我也曾蠢蠢欲動,試圖結合生活,來點創作。我把所寫的一個短篇小說,偷偷寄給了《兵團戰士報》。小說的名字現在早已忘記,但內容肯定同我們夥伴在連隊的生活有關。投稿終以石沉大海而宣告失敗。從此我認識到,自己不是寫小說的料。

不知不覺間,我和我的同伴們在北大荒已生活了四五年。時間改變著物,更改變著人。當“準備打仗”已成舊談,而生活變得日漸枯燥時,我們進入了戀愛季節。開始,愛在個別同學中萌動,行為都極為隱秘。後來,像傳染一樣,終於在夥伴中蔓延開來。戀愛有的發生在同學之間,也有的在不同城市的知青間被建構起來。還有我的一些同伴,愛上了當地的“小芳”。每當收工後,男男女女們就迅疾打扮一番。在男知青宿舍,擦皮鞋和換乾淨衣服後悄然消失,是追逐另一半成功的訊號。雖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