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然後,他強調:“你們是學院層次最高的一批學員,主要任務是打好理論基礎、掌握領導藝術和工作方法,而不是學習具體的應用知識。你們的學習重點在於學會管理使用懂計算機和懂英語的人。”
我對他的這種觀點並不認同。作為正在經歷軍事變革和麵對現代新型戰爭的指揮員,仍按傳統觀念遊離於新知識以外,去當那種所謂“外行領導內行”的領導怎麼能行呢?我認為,當今優秀的指揮員,不僅要有紮實的理論功底,還要有良好的軍事素養;不僅要成為本軍兵種的專家,而且還要了解其他軍兵種知識;不僅要掌握現代戰爭的指揮藝術,而且還要掌握一些必要的應用科學。因為,單一的知識結構,既難以應對由多學科知識構成的現代戰爭,更無法應對複雜多變的未來戰爭。從某種程度上講,未來戰爭的較量,實際上也就是一種知識結構的較量。
夢在高遠(7)
基於這一點,我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用在了圖書館和資訊中心,力求在有限的學期內多學一些課堂以外的知識。在這期間,我著重研究了國際政治與經濟、世界軍事變革、區域性戰爭、現代戰爭謀略與指揮等問題。最後,我寫成了一篇《對加強我軍指揮人才隊伍建設的思考》的論文,並在軍內刊物上發表。雖然,這次培訓與我預想的目標還有差距,但經過艱苦努力,我似乎也有了一種如虎添翼的感覺。
七
從空軍政治學院畢業後,我被任命為空軍某試飛部隊政委。上任之前,我對試飛部隊並不瞭解,因而對能否做好試飛部隊的工作並沒有多大底數。經過一段時間的瞭解,我對這個單位有了一個基本認識。
這支部隊是我軍組建最早的一支試飛部隊,而且還是有著輝煌歷史的英雄部隊。經過幾代人的艱苦努力,這支英雄部隊建立了我國航空史上的許多第一,填補了一個個空白。歷史不會忘記,我國的第一架噴氣式殲擊機正是由這裡飛向藍天,翻開了我國航空工業新的一頁;隨後,第一架噴氣式教練機、第一架超音速殲擊機、第一架超2倍音速殲擊機、第一架高空高速殲擊機、第一架空中受油機、第一架第三代重型殲擊機等,相繼飛向藍天,創造了一個個航空奇蹟,譜寫了一曲曲航空史上的新篇章。
在半個多世紀的歲月裡,這支部隊先後成功地試飛出了中國三代20多種型號數千架殲擊機,創造了中國航空史上一個又一個的奇蹟,為扞衛國家的主權和保衛祖國的安寧,做出了突出貢獻。進入新的歷史時期,這支部隊又擔負著我國新一代戰機研製和生產的試飛重任。能夠成為這支具有光榮傳統部隊中的一員,並且親自參加國家尖端國防工程專案的研製,的確很榮幸。因為,在這裡我可以最大限度地實現自己兒時就“總是想飛”的夢想了。所不同的是,現在的夢想不再是侷限於個人的狹小天地,而是把自己的夢想和視點聚焦在國家新一代戰機的起飛上了,因為這關乎國家的安寧和整個中華民族的騰飛。
經過幾年的頑強拼搏,我國新一代戰機一舉獲得首飛成功。至此,我們中國終於有了自己生產的並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新一代戰機,從而使空軍戰鬥力大幅度提升。這是一個歷史性的跨越,因而備受世界的矚目。
當新一代戰機首飛成功,我受到*、*、*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及中央軍委和總部首長接見時,心情格外激動,併為祖國的日益強盛而自豪!面對這撲面而來的一束束鮮花、一張張笑臉,有誰能知道我們這些親歷者心中的感慨!多少汗水、多少辛酸、多少奮鬥、多少風險、多少苦苦探求、多少突破前的熬煎,此時此刻,都化作成功的喜悅寫在萬里藍天……
一次,我的一位老首長來沈飛參觀,在參觀完飛機生產線後,他沒有馬上走,而是來到我的辦公室與我進行了一次深談。開始,他只是談了一下參觀的感受,然後,突然把話題一轉問我:“你對自己的下一步是怎麼考慮的?”
這個問題對我來說的確有些突然。因為這幾年正是完成國家重點工程的重要時期,我幾乎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在了這上面,特殊的位置和特殊環境,使我不能有絲毫的懈怠。巨大的責任壓力和工作壓力,使我根本無暇顧及自己的事情。所以,當首長問我時心裡先是一愣,然後實事求是地回答:“說實話,我還真沒細想過。”
夢在高遠(8)
“你的年齡也不小了,再不考慮恐怕就沒機會了。我看適當的時候你還是到航空兵部隊去鍛鍊鍛鍊吧。”
我這才忽然意識到自己已不再“年輕”了。這一年我44歲。按照人的生理年齡,這正是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