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六個月時,我步入了高考考場。那天時值初冬。多虧那件肥大的呢子外套遮住了我凸起的肚子,才沒有引起周圍人的注意。初冬的陽光灑在教室裡暖暖的,坐在久違的課桌前,握起那沉甸甸的筆,我悄悄地對腹中胎兒說:“媽媽來考狀元了!”
我的大學夢(4)
考後接到體檢通知(據說是考分達錄取線以上的人才能接到體檢通知),在愛人的陪同下,在眾人驚異的眼神中,我坦坦然然地體檢完,但體檢表上,醫生卻清清楚楚地註明:懷孕八個月。
坐月子期間,我苦苦地等待錄取訊息。一天,與我同考的一位同事來了,告訴我他被錄取了,而我落榜了,我不知道我沒有被錄取的原因。我頓時感到如入無底深淵,禁不住哭了起來。“別哭,人家都說,月子裡哭,會傷眼睛的。”丈夫忙遞過手絹,接著,又說了一大堆鼓勵我第二次衝刺的話。
終於,求知的衝動,促使我在月子的第三十天,趕到一家幼兒園,向人家訴說自己的困難,求人家收下自己的孩子入整託。園長被感動了,破例在滿員的情況下收下我的兒子。兒子整託了,我也在親朋好友中落下個“心狠”的名聲。
第二次衝刺比第一次難,競爭對手多了,要求也高了,而我的負擔也重了。我整日裡像個上滿弦的表,不停地跑。孩子那麼小,又剛剛入托,會不會生病?每天下班後,我都跑到幼兒園去待上一會兒,複習功課照樣在晚上。而我當時最怕度過的是“星期天”,那真是個“戰鬥的禮拜天”:吃喝拉撒+逗玩,整個一個全方位。好好的一個人讓孩子纏住,想抓住時間,而又抓不住。那種焦急的心情無法形容,真無奈!可我還是使出渾身解數。在烈日炎炎的一天,又邁進了考場。
四
1979年3月,我走進了日思夜想的大學。
映入我眼簾的是怎樣的一所學校啊?校舍面積很小,只有兩個教學樓和兩層跨院、一個不大的籃球場和行政辦公用的一排平房。這就是當時從“*”廢墟重新站立起來的教育現狀……解決教育資源匱乏,動用中學校舍來辦的大學。這所大學就是我六個高考志願裡唯一選擇的一所大學,因為它是一所名牌大學的分校,師資都來自該校本校;它又是一所走讀學校,既解決了當時大學校舍的不足,又滿足了像我這樣大年齡學員的學習需要。我們這些學員一點也不嫌棄它的簡陋,而在“奪回失去的青春”的信念支援下,如飢似渴地*著它所給予的知識的甘露,積蓄振翅高飛的力量。
我班同學來自各個行業,有教師、軍人、機關幹部、工人、待業知青等,95%的人是帶著工資上學的。年齡差距大,我在班上屬於年紀最大的,也是唯一一個帶孩子的。文化基礎參差不齊,有高中的,也有初中的。雖然有這麼多的不同與差距,但我們的目標是一致的,即在這四年裡努力學習,求得真知。我們的行動也是一樣的,即爭分奪秒,全力以赴。我雖然年齡大,又有家庭負擔,但我的標準並不低:決不落在小年齡同學的後面,爭取門門功課在班上領先。
我學的是哲學專業,因為該專業要學高等數學,大一時剛一開課,老師告之:一週後要進行數學摸底。這對於不怕文科考試,就怕理科考試尤其是數學考試的我們這些考生,無疑是一個極大的考驗。我知道,雖然這是一次老師教學前的調查,但也是我們下一步學習的銜接。雖然困難很大,但我要認真對待。於是,我找來《青年自學叢書》,在一週的時間裡,把初中到高一的數學部分全部看了一遍,重點題目也都演算了一遍。高二、高三的知識點找人輔導了一次。這樣,在這次數學摸底考試中,我拿了全班第一。這次的初試牛刀,不僅顯示了我的學習實力,更重要的是樹立了我四年學習的信心。
我的大學夢(5)
我們入學時,正趕上我國改革開放剛剛起步,外語熱風靡全國。學校很重視外語,我們的課程裡外語的分量佔得很大,而我們這些學生大多沒有外語基礎,即使有一點也早丟掉了。我們都得從ABC學起。記憶力差,是我們的難關。但我相信:“功夫不負有心人”,開始了艱難地跋涉。我們每天都有英語課,上課前我必定先預習,好讓自己課前有準備,課上跟得上老師的節奏;課上的老師講授及聽、說、讀、寫在當堂掌握,不留遺漏在課下;而課下主要複習課上的和預習下一課。這樣,把學習的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裡,打的是有準備之仗,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當時的家是僅有八平方米的一間平房,與鄰居一牆之隔,鄰居那邊的聲音我全聽得到,時時影響我的學習。為保障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