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3 / 4)

價拉上去,在拉抬過程中他進進出出,一路不賠不賺,到股價6元時他還有億元的控盤資金。此時外面未鎖定的流通市值已上升到6億元,主力的控盤資金佔未鎖定的股票市值比例下降到20%,控盤能力下降。

可見,在拉抬過程中主力的控盤能力是逐漸下降的,這也是限制了主力炒作目標位的一個因素。如果有錢,哪個主力不想炒的越高越好呢,沒有錢就算炒上去也呆不久。拉多高是要受主力實力限制的,主力如果實力不足,控盤資金少,則隨著股價的上漲,當控盤能力下降到一定程度後就不敢再往上炒了。所以,炒高的上限決定於主力的控盤資金。

隨著拉抬主力的控盤能力下降,這時主力可以臨時貸款補充控盤能力,或者賣掉一部分建倉股票補充控盤能力。此時,未鎖定籌碼越多,則為了補充控盤能力需要借的錢或賣的股票就越多。極端情況是典型績優股的通吃炒作和垃圾股的短炒。前者鎖定籌碼極多,未鎖定的籌碼少,即使股價翻上幾倍,也不用補充太多資金就能維持控盤能力。實在不行就賣掉一小部分股票來保持控盤能力,這就形成了邊上漲邊出貨,邊出貨邊增加控盤能力開啟上漲空間。所以,邊上漲邊出貨不僅是一種出貨手法,有時也是炒作所必須的。

下面分析一下流通盤的大小對股票走勢的影響。在同樣市值下,高價小盤股和低價大盤股的股性還是有區別的。

小盤股的定價會比大盤股高。股價是由市場的供求關係決定,股票的供應量就是股票的數量,股票的需求量就是市場中購買這隻股的資金量。針對一隻股票,每個投資人都有一個自己願意接受的價位。把每個價位上願意買股的人數和資金量進行統計,則可以形成一個柱狀圖,願意在高價持有的只是少數人,大部分人對一個適中的價位可以接受,還有少數人只願意接受極低的價格。市場價格的決定機制是這樣的,從出價最高的人開始向下數,一直到需要等於供應量,這個價格就是市場價。市場的交易過程就是在找到這個價格。所以,在需求量分佈相同的情況下,小盤股的價格會高於大盤股的價格。

在同一個市場中,一群投資人對於業績相同的股票的需求量分佈也是相似的,但大盤股的供應量比小盤股大,可以讓更多的人持有,所以價格自然比小盤股偏低。股票的價格是不斷變化的,反映出需求量分佈也在不斷變化,人們心中對一隻股的價格定位也在變化。但供應量的差異是穩定持久起作用的因素,所以,從長期看大盤股的總體價格定位要比小盤股低。

假設人們對一隻股票的心理價位呈正態分佈,推論1:大中型盤子的股票價格定位上的差異不太明顯,盤子對價格定位影響最顯著的是盤子很小的股票。比如,5000萬流通盤和1億流通盤的股票,在價格定位上的差異不太大,而1000萬流通股和5000萬流通股的股票,則會有顯著差距,並且盤子越小隨著流通盤變化價格落差越大。這種現象的原因在於,正態分佈條件下,大部分人的心理定價集中在中間區域,中型盤子的股票,定價已經接近這個中間區域了,此時每下降一個價位就會增加很多潛在買盤,所以,以後盤子就算再大上很多,價格也不會下降太多;相反,小盤股只有少部分人能持有,股價定位在正態分佈的尖端,這個區域,願意持有的人分佈稀疏,價格下降好大一段才能引出足夠的持有者,所以,小盤股到中盤股一段,盤子增長的絕對值雖然不大,但股價定位的落差則相當大。換一個說法,從心理定位最高的人數起,按正態分佈假定,數到前一萬人可能價格已經下來了十幾元錢,再數到5萬人,價格可能只下來2、3元,原因在於向上分佈稀疏,下面分佈集中。

正態分佈假定的推論2:小盤股容易震盪,而大盤股不容易震盪。價格的變化是買賣力量變化推動的結果,小盤股在高位定價,參與者分佈稀疏,價格上下波動的阻力小,漲跌速度快;買賣力量的一點點變化在價格上都必須有較大的調整才能重新達到平衡,造成波動幅度大。

推論3:超級大盤股的定價會明顯的偏低。這也是由於正態分佈尖端人數較少所致。如果盤子大到供應量超過市場心理定價人數最多的峰位,則進一步增加需求量必須在價格上出讓較大的空間,與小盤股的道理一樣。不過,隨著價格降低,會有大量原來對這隻股不關心的人參與進來,使參與者的基數變大,所以定價偏離的情況不會像小盤股那麼明顯。

同樣業績下,流通盤小限制了參與交易者的範圍。對兩隻業績相同的股票,大盤股定價低,使需求分佈中心理定價偏低的人也能買到,小盤股定價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