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站穩從容出貨,一定要快速出貨。垃圾股的出貨就是主力和散戶比誰的反應快的比賽,主力要搶在散戶看出自己出貨動作之前把大部分的貨出掉。如果主力倉位少,就可以快速拉起一點立刻跑掉,倉位少就出得快,漲幅不大;如果主力倉位較多,則出貨變得複雜,要做複雜的出貨計劃,在上升途中就要開始出貨,拉到頂部能出多少就出多少,出不了就向下砸盤出貨,把追漲盤和抄底盤全部殺掉。由於做好砸盤出貨的準備,所以在拉昇時一定要拉出較高的空間,在頂部逃不掉時就要殺跌出貨,雖然損失了一些獲利空間,但前後一算,主力能拼出總漲幅的三分之一利潤也就滿意了。
垃圾股炒作消耗大量空間資源,而獲利卻不太高,為什麼主力還會喜歡炒垃圾股呢?原因就在於炒作時間快。由於減少了收集和收集後等待機會的時間,炒作過程緊湊,收集、拉抬、派發一氣呵成。如果以收集10天、拉抬10天、派發10天計算,主力在6周內就可以完成一輪炒作,時間還可以更短些。以單位時間資金產生的利潤率來計算,炒垃圾股是較高的。炒垃圾股是一種短炒行為,就算投入資金再多,開的空間再大也還是要短炒。短炒的特點是願意犧牲利潤換取時間,以追求最大利潤率。
(二)績優股的炒作分析
績優股的炒作與垃圾股正好相反。績優股的特點是主力建倉難,拉抬容易,拉高後只要不主動砸盤,大勢也沒有出現暴跌,則可以在高位長時間站穩,從容出貨。所以,績優股炒作的主要矛盾是建倉。
績優股炒作是做價值發現,市場給出一個不合理的低價位是犯了錯誤,主力只要抓住這個錯誤,把它兌現成自己的利潤就可以了。建倉過程就是抓住市場錯誤,這是炒作成功的關鍵。從博弈的角度看,股市競局要想取勝依賴於對手的錯誤,對手犯不犯錯誤和能不能抓住其錯誤是取勝的關鍵。炒作績優股是抓住市場已犯的錯誤,炒作垃圾股是期待市場在未來會犯錯誤,炒績優股相對穩健。
對一隻有巨大上升潛力的股票來說,如有可能,主力不妨把股票全都收集過來,然後拉到合理價位再慢慢出貨。實際上這是不可能的。在收集過程中,主力為了充分利用空間,要低價位收集,此時主力最怕在完成收集前驚動市場把價格炒上去,犧牲了寶貴的空間資源。一般的做法是隱蔽、長時間吸籌,積極一點的做法是利用市場下跌逆勢吸籌,或主動打壓制造恐慌性拋盤藉機吸籌等。反正主力要利用一切可能的辦法,在低位完成吸籌,完成了這一步,績優股的炒作就已經完成一半。
只要在低位吸到了足夠的籌碼,則績優股以後的炒作是很簡單的。主力鎖定籌碼後賣壓減少,盤子變輕,容易拉抬。主力在拉抬初期買入的股票也成了倉位的一部分被鎖定,所以越漲越輕。在倉位大的個股上,主力不必刻意拉抬,只要鎖定倉位不動,股價就會自己向上走。盤面上會出現很短的小陰小陽,行情沒有震盪的向上飄行,一直到主力的出貨位,才會引發震盪。績優股的出貨動作只要不太快,是不會引起暴跌的,主力也沒必要犧牲空間砸盤出貨,因此出貨手法是緩慢平穩出貨。
大部分股票處於典型的績優股和典型的垃圾股之間。理解了兩極,可以幫助理解一般股票的炒作。
(三)小盤股和大盤股的炒作分析
衡量股票盤子的大小有2個標準:第一是股票流通盤的大小,第二是股票流通市值的大小。從炒作規模考慮,股票盤子大小不僅決定於流通盤的多少,也決定於股價。比較合理的衡量股票盤子大小的指標應該是該股的流通市值,也就是股價乘以流通盤。比如,一隻流通盤2億的股票,股價3元,另一隻流通盤4000萬的股票,股價20元,哪一個股票的盤子更大?炒作起來佔用的資金更多?很明顯是後者,前者流通市值為6億,後者流通市值為8億。如果以主力炒作需要準備總流通市值的70%的資金計算,控盤前一隻股需要億元,後一隻股需要億元。因此做盤子大的股票要求主力更有實力。
以總流通市值計算盤子大小,則股票盤子的大小是變化的。前面舉例的股票,如果價格從3元漲到了6元,則6億元的盤子變成了12億,盤子變大了。假設一個主力有億元,他先以3億元在3元附近收集了1億股,佔總盤子的50%。剩下的億元,按當時股價折算相當於流通盤的20%,佔未鎖定流通盤的40%。主力把這部分資金用於控盤,也就是用億元控3億元的未鎖定盤子。如果以控盤資金和未鎖定盤子的比例作為衡量控盤能力的指標,則此時的控盤能力為40%。以後主力一路把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