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3 / 4)

小說:歷史的心智 作者:浪劍飛舟

是一種看似有利、實則有害的現象。

不正常的現象總有不正常的原因。在張儀和惠施的意見表決中,我們能夠想像,歷史上作為縱橫家的張儀一定比作為名辯家的惠施具備更多的社會活動能力,不是論辯是非,而是社會活動在這次表決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使表決變得極不正常。自然,各種不正常的現象都有各自特殊的原因,決策人要使表決一類事情正常進行,就應想法強化表決人的是非意識,排除權威影響、強力壓迫和私情拉攏等因素對錶決人的干擾,盡力消除導致非正常的原因。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范雎:無由辯罪,佯死逃生

范雎是戰國時代極有成就的政治家,《史記?范雎列傳》和《資治通鑑?周紀五?赧王下》記載了他在魏國遭受迫害、佯死逃生的計策。

范雎隨魏大夫賈須出使齊國,齊王見范雎機敏,賜給他金銀牛酒,范雎婉言謝絕。但賈須知道賜金一事後,認為范雎出賣了機密,非常惱怒,回國後告訴了相國魏齊。魏齊抓來范雎,讓門客舍人用棍棒抽打,最後打落了門牙,打折了肋骨。任范雎百般解釋求饒,魏齊終是不依,必欲將他活活打死。范雎見求饒無望,遂假裝死去。魏齊見范雎已死,方命舍人停止抽打,使人把屍體卷於葦蓆中,扔於廁所,又讓飲酒的賓客們撒尿於屍上。酒足飯飽之後,魏齊安排一卒看守屍體,他與賓客相繼離去。晚上,范雎見身邊再無他人,悄悄對守卒說:“你能想法讓我出去,我一定重金酬謝。”守卒答應了,即去請示魏齊,要求把廁所的死人扔出去,於是范雎在守卒的協助下逃了出去。他後來改姓換名,去了秦國,被秦昭王重用為相國。

在這裡,范雎為了免死脫生,相繼採用了兩條計策,其一是佯裝死去,迷惑魏齊。魏齊對范雎,不打死不肯罷休,范雎看到這一點後即用此計,讓魏齊要達到的目的在表面上實現,以此來遏止魏齊的摧殘手段。范雎既無法改變魏齊的致死目的,又無力制止魏齊的致死手段,那麼,佯死一計就成了他自我保護的最後一著。范雎相繼的第二條逃生之計是賄賂守卒,爭取協助。守卒乃奉命守屍,彼此無仇,范雎對其誘之以利,遂將其化作自己暗中的幫手。由於此計的實施,才使自己脫離虎窟,實現逃生。

濟陽君:矯命自攻,陷害政敵

《韓非子?內儲說下》講述了魏國濟陽君借君王殺害政敵的自攻之計。魏國有二位大臣與濟陽君關係不睦,為除掉二人,濟陽君讓人捏造魏王之令,興兵進攻自己的封邑。魏王知道後製止了進攻,並且追查矯命之罪,他詢問濟陽君說:“朝中誰與你有仇呢?”濟陽君回答說:“我與朝中誰也沒有仇冤,只是與兩位大臣關係不睦,但他們不至於到這個程度。”魏王問身邊之人兩位大臣是否與濟陽君關係不睦,身邊人都說確是這樣。魏王於是認定是兩位大臣捏造了王令,將兩位大臣誅殺。

濟陽君的自攻之計是以陷害政敵為目的的。他捏造王令,進攻自己的封邑。在魏王看來,進攻封邑事小,捏造王命事大。由於濟陽君是捏造王命的受害者,當魏王追查捏造王命的犯罪人時,自然就首先想到了濟陽君的仇人。濟陽君是利用人們對自我傷害的難以置信心理,把自己暗中所幹的矯命之罪“栽贓”給了朝中仇人,借君王之刀殺掉政敵。

當魏王按慣常思路追查濟陽君的仇人時,濟陽君僅僅提到他與兩位大臣關係不睦,並佯為兩位大臣開脫,這種故顯忠厚的姿態其實是在有意襯托兩大臣的機險陰毒,增加君王對他們的反感,同時又是在掩飾自己的陷害心機,避免君王對自己產生疑心。

作為濟陽君自攻計的受騙者,魏王在處理此事上有著明顯的失誤,他僅僅用人們不會自我傷害的慣常心理去看待問題,一開始就排除了濟陽君矯命的可能。當他知道兩位大臣是濟陽君的仇人,進而要懲罰兩人的矯命之罪時,仍然沒有想到將要誅殺的兩大臣,有可能是被他們的仇人濟陽君所陷害。他只想到濟陽君是矯命的受害者,從而認定矯命者必是濟陽君的仇人,但卻沒有想到矯命的真正受害者乃是兩位大臣,而兩大臣的仇人正是濟陽君本人。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宋就:偷澆楚瓜,以德報怨

戰國時梁國(魏國)有一位名叫宋就的大夫。《新序?雜事》中記敘,宋就當年曾為梁國邊縣之令,與楚國相鄰,兩國邊亭都種著瓜,梁國的人勤奮澆灌,瓜長得很好,楚國人懶惰,不常澆灌,瓜長得不好。楚國的縣令為此責備楚亭之人,楚亭人心惡梁亭之瓜,遂晚間偷搔之,致使其瓜死焦。梁亭人發覺此事後,準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