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換上子胥平素衣飾,扮作子胥,而伍子胥以藥湯洗臉,變換面色,穿上僕人服裝,扮作僕人模樣。黃昏時分,主僕二人搭檔往昭關走去。昭關守卒見皇甫訥與關前所掛子胥頭像相似,又見其接受盤查時情緒慌張,懷疑即是伍子胥,急忙人報守將邊越,邊越在關樓上一望,亦認作子胥,遂下令捉拿。守卒不顧皇甫訥的求饒,將其抓入關上。關隘前後的守卒百姓聽說國家要犯伍子胥被抓,踴躍前來觀看,伍子胥則乘關門大開之際,雜於人群中溜出了關卡。
皇甫訥被捉上關後受到嚴刑逼供,他一口咬定:“吾乃龍門山下隱士皇甫訥,欲與友人東皋公出關東遊。”(第七十二回)邊越過去見過子胥一面,他仔細辨認,覺得有些不像。正疑惑間,人報東皋公入見,東皋公常被邊越請來關上看病,他坐下後對邊越說:“吾欲出關東遊,聞將軍捉得亡臣伍子胥,特來稱賀!”聞聽邊越說囚犯不肯承認,東皋公又說:“吾與子胥亦有一面,請藉此人與吾辨之,便知虛實。”邊越讓守卒帶來囚犯。皇甫訥一見東皋公,即埋怨說:“公相期出關,何不早至,累我受辱!”東皋公亦向邊越解釋誤會,並拿出過關文牒證明之。邊越很為尷尬,他親釋皇甫訥之縛,設酒道歉,送走了兩人,其後又令將士守關如故。
東皋公是以金蟬脫殼計使伍子胥逃出昭關的。金蟬,即俗稱“知了”的一種昆蟲,它的一個生長特點是,在變為成蟲時要脫去幼蟲的殼。金蟬脫殼計是指人們在某種特殊情況下采取的一種隱蔽的脫身策略,它是以分身之術製造假象,佯示存形留身,吸引敵人的注意力,而真身卻暗中脫走。
東皋公為伍子胥安排的金蟬脫殼計,乃是利用皇甫訥體型上與子胥的大略相似,對其巧作打扮,為伍子胥造出一個分身的“替身”。兩人結伴過關時,充當替身的皇甫訥利用體型、服飾和情緒等各種特點向守關人制造假象,誘導他們產生辨認錯覺。及守關將士認假為真,抓住了替身後,他們的注意力被完全吸引到了替身身上,伍子胥真身則乘機走脫。
在計策的實施中,替身要故意留下被抓,以便製造出真身脫逃的機會,但這一脫逃機會在時間上極短,為了能利用這一暫短時機,東皋公安排伍子胥與皇甫訥結伴而行。隱真身於替身之旁,這是一個大膽而冒險的舉措。東皋公敢於做出這樣的安排,是有一些根據的:第一,伍子胥因愁思已烏髮變白,若再輔之以服飾和麵色的化妝,黃昏時候,關卒是難以認出的。第二,通緝捉拿的伍子胥只有一個,皇甫訥扮作了子胥模樣,已足能吸引守卒的注意力,真身化妝後隨依其旁,反而不會引起盤查者的注意。守關將士由於已經查到了“伍子胥”,他們已經不會注意第二個人物了,從這方面說來,隱真傍假反而是隱蔽真身的安全之法。另外,中國有句“燈下黑”的古訓,是說用來照亮的油燈,燈身之下反而是遮蔽東西的黑影。沒有油燈時一片黑,但燈下黑比一片黑更能隱藏東西,因為前者和光亮同時存在,形成對比,人們在視覺感受上會形成一種反差,因而覺其更為黑暗,同時人們的視覺被光亮照到的地方所吸引,心理上也會疏於對燈下隱物的檢查。東皋公在安排伍子胥脫逃時,一方面示假作真,讓皇甫訥扮作子胥,並讓守關將士將其抓獲,給盼望捉拿子胥、急於請功領賞的將士投去一片光亮,另一方面又隱真傍假,讓伍子胥打扮藏匿於這片光亮的“燈下黑”之中,讓他在這一安全之處待機走脫。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東皋公:隱真傍假,金蟬脫殼(2)
替身皇甫訥被擒,伍子胥真身走脫,東皋公的金蟬脫殼之計已大功告成。此後,東皋公又與皇甫訥按預定計劃暗中配合,向守關之將實施了一次雙簧之計,他們以出關東遊作藉口,掩蓋了來昭關的真實目的,又證實了皇甫訥的真實身份,兩人於是離關而去。東皋公不僅要讓“金蟬”脫殼離去,而且連“殼”也不留下,要走得乾乾淨淨。他的計策獲得了圓滿的成功。
計策實施的主角皇甫訥是一個關鍵人物,他扮似子胥,卻故意不作十分逼真。在子胥過關前,他著意作假,扮假似真,因為只有這樣,他才能在關前以假亂真,達到留假脫真的目的。子胥過關之後,皇甫訥已不必作假,他則要盡力還其“非真”的本我。在金蟬脫殼計中,他充當著“殼”的角色,“金蟬”脫身前,他冒稱“金蟬”,欺騙“捉蟬人”;“金蟬”脫身後,他向“捉蟬人”證實自己連“殼”也不是,與“金蟬”毫無關係。他留給對手誤會的錯覺,然後脫手離去。
伍子胥:詐失寶珠,巧計脫身
伍子胥以金蟬脫殼計混出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