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人心惶惶不可終日,從未想過會被戰火波及的洛陽居民竟首次感覺到心頭的惶恐,他們首次發現,戰爭原來也不遙遠,不僅僅不遙遠,而且迫在眉睫,一觸即發。
百姓不安,朝中又怎能安定?爾朱榮的大軍長驅直入,根本沒人相阻,很快就會兵逼黃河,直接威脅洛陽。
洛陽在不斷地強加防範,更在黃河之畔佈下大軍。
對於洛陽來說,仍有數萬兵馬可以呼叫,但洛陽方面幾乎失去軍方的支援,李崇一去,元詡一死,本對胡太后專橫的武將此刻全都對洛陽之事愛理不理,沒有王族的支援,沒有叔孫、劉家兩大家族的支援,他們幾乎陷入了孤掌難鳴之境,而且軍中許多人威懾於爾朱榮的神武,而大志不強,幾乎成了洛陽致命的弱點。
胡太后立臨洮王元寶暉的兒子元釗為帝,名不正言不順,而且如此小孩又豈能管理朝政?太后想獨攬朝政之野心眾臣皆知,在歷史上,還從沒有過女人執掌朝政的史例,而北魏是個注重戰功戰績的武國,由鮮卑族主權,若讓一個女人左右朝政更是道理難通。因此,雖然戰亂紛起,可是惟有先清內才能抗外,是以爾朱榮絕對只會先清理朝中之事,再去對付義軍。
天下之亂,始於朝中,這並不是空話,更不是危言聳聽。
於公於私,爾朱榮都絕對不容胡太后穩住陣腳,胡太后從來都對爾朱家族極為排擠,這才使得爾朱家族在許多方面無法放開手腳,因此,爾朱榮絕對不會放過這樣一個挫敗胡太后銳氣的大好機會。
叔孫家族和劉家也都是北魏的大家族,但也不想真的出面搭管什麼,只是與爾朱家族交涉了一番,只要爾朱榮答應他們不要做得太過分,也就不插手這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