勢力,其中有十三支勢力是農民起義軍。七支是隋將造反。
他們之間有共同點,都受不了楊廣;也有不同之處。
起義軍是實在活不下,憤而起兵,而造反的隋將是野心勃勃,想要成就一番霸業。
亂世搏一搏,毛驢變馬車。
張須陀的死訊傳出,隋帝國上下震驚,各路起義軍則是撫掌叫好,殺豬、殺牛慶祝。
因為,張須陀在鎮壓起義軍的前期,的確是隋帝國的第一戰將。
被張須陀擊潰的起義軍很多,比較有名的就是王薄、孫宣雅、石秪闍、郝孝德、裴長才、石子河、郭方預、秦君弘、左孝友等人。
在雁門之圍前,基本上還是隋軍壓著起義軍打。
但在雁門之圍後,形勢慢慢發生了變化,變成起義軍壓著隋軍打,而且出現大量隋將反隋的現象。
從王薄打響反隋第一槍到現在,前後湧現了百餘支起義軍。
但是,很多起義軍已被隋軍所剿滅,其首領也被殺。
其中,比較有名的起義軍領袖有向海明、高士達(被楊義臣所擊殺),格謙、劉元進(被王世充所擊殺),
母端兒、柴保昌(被李淵所擊殺)、劉迦論(被屈突通所擊殺)、操師乞(被劉子翊所擊殺)。
殺不死的,終究會變得強大。
剩下的起義軍透過大魚吃小魚,相互融合,最後形成十三股較大的勢力。
而隋帝國這邊,名將開始凋零。雖然鎮壓起義軍的隋軍將領不少。
但說得上名將的就四人,分別是王世充、張須陀、楊義臣、來整。
這四人對上各地起義軍的大小戰役,基本上都是百分之九十以上勝率。
但如今,張須陀陣亡,楊義臣病逝,來整因被楊廣猜忌,奪去兵權。
現在,楊廣只剩下王世充一人可依賴。而王世充的表現確實是可圈可點,剛剛還弄死了兵力最多的盧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