挨著北方的東突厥。大家都不得不向始畢可汗稱臣,請求東突厥支援。
而始畢可汗也雨露均霑,每股勢力都支援,或多或少,主要是支援戰馬。
反正你們反隋,我始畢可汗都同意、都支援。
但是,天下亂不亂,中部說了算。
影響天下大勢的關鍵是在中部戰區。而中部戰區也即將打響兩場大戰。
就在這半年時間裡,中部戰區成了農民起義軍主力和隋軍主力決戰的主戰場。
中部戰區的起義軍比較多,但勢力最大的就兩股,翟讓——李密和盧明月。
盧明月早期遭到張須陀打擊,發展得並不順利。後來,張須陀實在太忙,也顧不上他。
盧明月便得到東山再起的機會,專挑隋帝國的軟肋打,搶佔各地糧倉,慢慢地積攢隊伍。
到了今年,盧明月突然大爆發,手下人馬已經發展到四十萬人,聲勢極為浩大,成了兵力最大的一股勢力。
盧明月也開始稱王——無上王,意思就是他上面就沒有王了,他是最大的王。
而瓦崗軍的壯大和兩件事有關。
一件是李密的加盟。
李密的出身比較顯貴。他的父親李寬是隋帝國的上柱國,被封為蒲山郡公。李密因此也在隋帝國中當官。
但他和楊玄感一樣,早就看楊廣不順眼,便借病辭職,四處交友,心存異志。
禮部尚書楊玄感起兵反隋時,李密就變賣家產,拉了一支隊伍加入楊玄感,做楊玄感的軍事參謀。
但楊玄感起兵太早了一些。那時候,忠於楊廣的名將不少。才幾個月時間,楊玄感兵敗被殺。
李密乘機逃脫,亡命天涯,輾轉於各個勢力之間,最後投奔了翟讓。
翟讓很器重李密,授權李密發展部隊。
李密有很高的軍事素養,瓦崗軍在李密的訓練下,戰鬥力有了大幅提升。
而且李密在當時的威望很高,很多人知道李密加入瓦崗軍後,紛紛前來投靠。其中比較有名的有王伯當、程咬金等人。
第二件事是攻取了滎陽。
滎陽城裡面有一個超大糧倉。拿下滎陽後,翟讓、李密兩人高興的不得了,紛紛搖人。
起義軍的兄弟們,快來加入我們啊。我們這裡有糧。
周邊小股的起義軍,聞訊紛紛加入瓦崗軍,聲勢同樣驚人。
這兩股勢力的壯大可把楊廣嚇壞了。別的戰區他可以不管,中部戰區他必須要管。
因為他人在洛陽,洛陽就在中部戰區。這家門口有兩隻超級大鱷,能不慌嗎。
楊廣趕緊讓張須陀、王世充兩人調兵回來,分別對付翟讓——李密和盧明月這兩支起義軍。
張須陀VS翟讓——李密,王世充VS盧明月。雙方馬上進行了大決戰。
不得不說,王世充的能力還是很強的,他在南陽一役,大敗盧明月部,斬殺了無上王盧明月。明月掉進了溝渠。
但張須陀這邊可就悲劇了。雙方在榮陽決戰,張須陀不敵瓦崗軍。
本來,張須陀都已經殺出重圍了,可以暫時敗退,謀求日後捲土重來,再決高下。
可張須陀這個主帥很愛惜自己的手下,愛兵如子。
看到自己的愛將們深陷瓦崗軍包圍,不忍獨自離去,再次殺回去,試圖整軍突圍,結果被斬殺。
除了六個戰區的割據勢力,還有一支流動的魔軍隊,領導人是個恐怖的食人魔王——臭名遠揚的朱粲。
之所以沒辦法將朱粲列入六大戰區的勢力,一個是他沒有固定的根據地,另一個原因是他太噁心了。
朱粲原本是隋帝國的一名下級軍官,後來當了逃兵,索性聚集隋軍逃兵和流民數萬人,自立為王,自稱為迦樓羅王。
朱粲倒不是刻意反隋,他是純粹就是到處去找“食物”,長年在各大勢力的邊界流竄,打得過就打,打不過就跑。
朱粲的部隊一半是隋軍逃兵,一半是農民。按道理他也可以算隋軍,也可以算起義軍。
但無論是隋軍還是起義軍,都瞧不上朱粲,人人唾棄他。
因為朱粲的“食物”也包括人。朱粲發明了十八種吃人法。不但他自己吃,還強迫下屬吃。
只要朱粲攻下的地方,寸草不生,只要能動的都吃。
不吃光人和動物,朱粲不走,實在吃不完的,就醃製成“人幹”,帶在路上吃。
以上就是目前尚存的二十二支割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