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施耐庵說,這口號是當年唐朝黃巢提出來的。我們覺得很對口,就直接抄過來用。
這齊天大聖自然就是陳大壽,二聖是宋慶宇,其他人按加入順序依次排開,最後的十三聖是關鐸。
我們自稱是齊天十三聖。結果外面百姓們,背地裡都稱我們為十三太保。媽的,不知道是誰傳來傳去,傳偏了。
正是有施耐庵、關先生這些人才的加入,使我們從一腔熱血的悍匪,正逐漸向一支有組織的武裝力量轉變。
但很快,新的考驗又來了。
至順四年三月十三,義寧千戶所傾巢而出,向我們進軍。這也是我們實施甕中捉鱉計劃後的第六天。
我們一直也奇怪,自從殺了他們的把總後,為何遲遲不見朝廷官軍來報仇。
後來才知道,別的縣也發生了暴亂,他們先去別處平反了。
根據探馬回報的訊息,敵軍領頭的是蒙古千戶莫日根。他們人數大概有五百人,其中蒙古兵和漢兵差不多各一半。
我們趕緊召開軍事會議,研究對策。
關鐸的意見是對方帶來了很多火銃,這些火器部隊移動慢,最怕騎兵。
我們應該把騎兵集中起來,埋伏在樹林裡,關鍵時候發動突襲,消滅火器部隊。
只要對方的火器熄火,我們就可以輕鬆打敗他們,因為人數上,我們遙遙領先。
當時在會議室,我們哈哈大笑,覺得勝券在握。
我們的作戰人員是敵軍的五倍,當然是遙遙領先。
我們把人馬全部召集起來,將陽朔縣衙作為迎敵的主戰場。
而關先生、江辰兩人帶著百名騎兵和七十多名長弓手,躲在外面,準備到時候突擊他們。
三月十四上午,莫日根的人馬終於來了。
真正交手後,我們不禁暗暗叫苦。
對方人數確實沒我們多,但弓弩射程比我們遠多了。
也許是他們的弓弩比我們的好,也許是他們的力量比我們強,應該是兩者兼有吧。
在弓弩手的遠端壓制下,他們用小車推著火銃,開始炮轟我們的防禦工事。
很多處營寨、圍牆紛紛倒塌。官軍步步為營,開始從缺口處向我們進攻。弟兄們傷亡慘重。
開戰一個多時辰以後,敵軍開始從三處大缺口殺進縣衙、營寨。
我的內心是非常崩潰的。大概當時,所有人和我一樣,都在想一個問題。
關先生、江辰他們在幹嘛?
我們外面的這支伏兵帶著最好的裝備,唯一的戰馬。說好的奇襲呢?你媽的,不會跑路了吧。
就在我們計程車氣面臨崩盤之時,甚至有些人開始從縣衙後面的圍牆爬牆而逃,關先生、江辰的騎兵和長弓手終於出現在敵軍後方。
聽到敵軍後方殺聲大起,我不禁精神大振,高聲喊道,“兄弟們,堅持住,我們的援軍到了”。
幾分鐘後,敵軍後方再次傳來好訊息,他們的指揮官莫日根死了。
後來才知道,是關先生立了大功,他一箭射死了莫日根。
緊接著,敵人後方的火器、弓弩部隊潰不成軍,紛紛逃去。而已經攻入縣衙的敵軍也跟著跑路。
這一仗,我們很艱難,很幸運地贏了。
但這一仗也讓我們發熱的頭腦清醒了許多。我們和朝廷的正規軍差距還很大。
若不是莫日根突然死去,若不是他手下士兵不想和我們死磕,多半是打不過這五百人的官軍。